谢志规
柳州铁一中学,广西 柳州 545007
摘 要:本文以“电势”教学为例,阐述在“5E”教学模式下,通过课堂问题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旧知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提高学生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关健词:“5E”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电势、建构主义、深度学习
“5E”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生物学科的教学,是由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BSCS)开发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后因其完备的实用性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是美国科学课堂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
一、“5E”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5E”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吸引(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由于各环节均以英文字母“E”开头,因此称为“5E”教学模式。
1.吸引(Engage)
“吸引”是“5E”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提出课程目标,让他们带着项目去体验和探究。
2.探究(Explore)
“探究”是“5E”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老师通过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提供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提出指导性建议,培养学生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3.解释(Explain)
“解释”是“5E”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老师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解释探究过程、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及时给予适当鼓励,保护学生自信心。
4.迁移(Elaborate)
“迁移”是“5E”教学模式的引伸环节。老师通过引导,把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新的问题建立起联系,通过知识迁移建构新的知识网络。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获取的新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拓展课堂内涵的深度和广度。
5.评价(Evaluate)
“评价”是“5E”教学模式的反思环节。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课前,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评价,有助于确定教学的起点;在课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服务;在课后,应当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和评估。最后,精选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也为教师提供一个评估自己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机会。
“5E”教学模式起源于生物学科,流行于国外,是否适合物理教学,是否适用我国的基础教育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二、“5E”教学模式在物理学科的应用
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选修3-1中“电势能和电势”教学内容为例,来介绍“5E”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重点放在学生感到困难的“电势”这一概念的教学。
1.吸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创设情境:图1中,在A处释放小球,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发地从A“滚”到B,这是大家熟悉的事实,我们知道A点的“地势”比B点高,可见重力场中有“势”的高低。
老师抛出问题,吸引学生:电场中有没有“势”呢?
2.探究:提出研究项目,引导主动探究
探究活动1(第一小组):在匀强电场中(如图2),从A点由静止释放一个正电荷,假设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通过分析电荷的运动情况,判断A、B两点电场“势”的高低?说出你的理由。
探究活动2(第二小组):在匀强电场中,从B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负电荷,假设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通过分析电荷的运动情况,判断A、B两点电场“势”的高低?说出你的理由。
3.解释:汇报探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
学生解释1(第一小组学生):在图2中A点放一个正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电荷会由A点“滚”到B点,从这一事实可知电场也有“势”的高低。
老师肯定:是的,这种“势”叫“电势”。
第一小组学生继续:因为电荷自发由A点“滚”到B点,通过与重力场“地势”类比,我们认为A点电势比B点高。
学生解释2(第二小组学生):在图2中B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负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电荷会由B点“滚”到A点,从这一事实可知B点电势比A点高。
两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得出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引发学生强烈的思维碰撞。
老师“火上浇油”:在重力场中,我们知道地势的高低与放入该点的物体无关。同样道理,在同一电场中,电势的高低应与电场本身有关,与电荷无关,你们的结论到底谁对谁错呢?
让两个小组自由辩论。
4.迁移:促进旧知迁移,保障新知建构
当然,学生的辩论不分仲伯,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旧知:地势与重力做功
在重力场中,“水往低处走”,这是常识,我们可以通过水流的方向判断地势的高低。反过来,如果两点之间水不流动,那么这两点的地势就一样高,这样的点构成的面就是水平面。而水是沿重力线的方向流动的,因此,我们可以用重力线的方向来判断地势的高低:沿着重力线方向地势逐渐降低。
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重力做的功,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是一个与物体无关,只与重力场有关的物理量,我们把叫地势差。
知识迁移:电势与电场力做功
在同一电场中,正、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的方向虽然不同,但产生的电流却是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电流沿着电场线的方向流动,因此,我们可以用电场线的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图3
如图3,电量为q的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可见,电场力做功除与电量q有关外,还与场强和电荷沿电场线移动的距离有关,沿电场线移动的距离越大,初、末位置之间的“落差”就越大,电场中的这种落差就是电势差,可用表示,则。如果选B点为零电势参考点,A点的电势就等于A、B两点的电势差,即:。
最后,让学生列表总结,使学生充分利用以前学习到的知识和概念,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和解决问题,完成由旧知到新知的建构。
5.评价:诊断学生认知,评估教学效果
最后,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检视他们对新概念的理解:
问题1:电势大小与零参考点的选择是否有关?电势差呢?
问题2:电势与电荷是否有关?电势能呢?
问题3:电势的正负表示什么?如何选择零电势参考点?
三、“5E”教学模式的变革意义及实践价值
1.重视学生知识建构
“5E”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5E”教学改善了师生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引导者和帮助者。老师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指导学生通过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发现的问题,由已有认知迁移到新的问题,在旧知的基础上“长出”新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2.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5E”教学模式的每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强调学习的过程,突出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与深度学习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能够给予国内科学教育提供启发和借鉴,而且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落实和实践,推动教育的变革。
3.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生发展目标
在“5E”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改善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学生学会求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发现的问题、介绍自己的经验或疑惑,利用同伴互助克服所碰到的困难,让学生学会分享;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让学生不迷信权威,学会反思。因此,“5E”教学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利用“5E”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侧重点由知识的灌输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让学习回归本源,实现科学思维的构建,有效解决了教学中重视知识,轻思维培养;关注结果,忽略探究过程的弊端,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成军、张敏著: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的内涵、实例及其本质特征,《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6期
[2]林辉庆、邱建友著:“电势”的教学设计,《物理教学》2010年第7期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作者简介:谢志规,男,中学高级教师,柳州铁一中学副校长,主管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一线30余载,对高考改革、课程建设、物理教学有一定研究。主持或参与多个部级、省级课程,有多篇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