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奕
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浙江 杭州 311241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纲要》中艺术领域总目标指出“要让幼儿感受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基于此,我们以“快乐”发现与表达为主旨,开始了小班快乐写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将幼儿写生活动作为一种亲近生活和提高幼儿观察和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写生的四个阶段,即感知摄入、体验加工、操作表现、分享评价来展开,采用创新运作策略眼看、口说、脑思多感官参与,辅助策略整体局部法、主要特征法帮助幼儿观察事物,促进小班幼儿观察能力、表现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四阶”快乐写生活动
当前,在艺术领域对孩子进行创造力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备受重视的教育热点。而创造思维的培养,需要基于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表现力。儿童的整个艺术理解表达过程是自主建构、快乐自由的。儿童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感知摄入物体的形象,在体验加工中理解素材,在操作表现中获得快乐,在分享评价中体验满足。提出这样的活动优化形式,是基于以下的认识与思考:
一、幼儿园美术绘画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在一次小班玩色活动《苹果》中,教师给出实物一个苹果、一张示范画作品后,请孩子们先观察,再绘画。几分钟后,孩子们的画面几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大同小异。由此,我思考:在绘画时,小班的孩子是在自己观察实物还是在临摹范画?为什么类似的绘画活动不能启发孩子有更多的自由表达?在平常美术绘画活动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现象1:重临摹,轻创造。教师常常给出范画,幼儿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深入理解与思考;在枯燥的技能练习中,幼儿的创造力受限,不能体验到自由表现的快乐。
现象2:重共性,轻个性。教师给出的绘画素材视角单一,幼儿认识较片面,作画时不能百花齐放;教师对幼儿作品的标准划一,幼儿的个性化创作不能得到理解与鼓励。
现象3: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在评价时,结果性评价过多,幼儿的学习探索过程得不到点评与重视,造成幼儿越来越不会独立观察,要依赖教师的经验“填鸭”。
综上绘画活动的“儿童本位”问题困境亟待解决。针对以上现象,在实践中经梳理与归纳经验。
二、“四阶”快乐写生活动的含义和价值
(一)“四阶”快乐写生活动指的是什么
“四阶”是指写生活动的四个阶段,分别是阶段一:赏(感知摄入);阶段二:玩(体验加工);阶段三:创(操作表现);阶段四:评(分享评价)。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即幼儿将写生对象内化的一个外显表现过程。
快乐写生是指在本文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物体或景物,通过观察,把幼儿所看到的形状特征画下来,在快乐想象、创意表现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四阶”快乐写生活动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造心理学理论的有力支持下,实现《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感受、表现、创造美三大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重点在整体观察,在自由表现中描绘出局部重点特征。因此,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首要是帮助幼儿借助写生这一载体,通过整体局部观察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体验加工建构知识的意义,快乐表达自己的理解、想法、情感。
教师在写生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培养幼儿的学习思考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为最终目标。
三、“四阶”快乐写生活动的构建与初试
“四阶”快乐写生活动在具体操作方面,阐述如下:
(一)“四阶”的内容开发
1.选择的原则:①趣味性。从孩子兴趣考虑,在熟悉事物、新鲜事物中选择写生对象,如玩具、玩偶、玩伴等。②文化性。从孩子所处的文化情境中,选择家乡的草木、房屋、衣物等意境优美、特征形象鲜明的景观。③生活性。从孩子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生活用品,如包、鞋子、车等。④自然性。从孩子的情感出发,大自然的线、形、色、光、质都显现美感,令人愉悦,可以选择常见的自然生物,如鸟、兽、虫、鱼等。
2.内容的划分:①视角形式。写生内容的呈现方式不一样,视角、视界都不一样。可以将素材放大、解构重组、透视、夸张变形进行投放。②工具使用。可以分铅笔、勾线笔、蜡笔、颜料笔等幼儿常见的工具进行作画。
(二)“四阶”快乐写生活动的操作流程——“四阶段进程”
1.阶段一:赏(感知摄入)阶段。①情境导入。在引入写生对象时,创设情境,如动画、故事,引起幼儿的感知兴趣。②作品欣赏。在确定写生对象后,如花,出示各种作品供幼儿欣赏,让幼儿来感受不同人眼中有不一样的作品。有教师的示范作品,各种网络作品和大师的写生作品。③素材积累。充分感知写生对象的色彩、形态、结构、质地,加深认知,内化为自己的绘画图式。④语言启发。在幼儿感知写生对象时,用“为什么”、“怎么样”一类启发性的语言;用谜语、儿歌、诗歌、童话一类的艺术性语言,帮助幼儿把眼前的外在形象进一步摄入成完整的视觉表象。
2.阶段二:玩(体验加工)阶段。①作画工具。小班幼儿在操作中建构经验,因此让幼儿首先玩一玩写生工具,如画笔。画纸、颜料,充分体验工具在手中的挥舞乐趣。②作画对象。出示写生实物后,让幼儿亲身感知,去摆弄一下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敲一敲、闻一闻等多感官体验,增加对实物的深入理解。③分步体验。在写生前,可以让幼儿逐步感知,从形状、大小、色彩慢慢递进,如写生苹果前,可以进行苹果印画,从形状着手感知。
3.阶段三:创(操作表现)阶段。①移步换景。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写生对象,如“向前走两步看看”,“向左、向右走两步看看”等主观的引导语让幼儿去移动脚步,发现不同视角下的景物变化。②物品叠加。引导幼儿创作,将写生对象进行叠放在一起,如苹果写生,将苹果进行垒高、围合等搭建方式叠加,再来画一画,可以引发不同的作品构图创作。③背景添画。在写生画完成后,引导幼儿在背景上快速涂,如点彩、圈涂等方式添画。④画面联想。在整体画面上,引导幼儿将内容串编成一个场景,联想可能还有什么,在画面上继续创意绘画。
4.阶段四:评(分享评价)阶段。①个别介绍。教师给予更多的幼儿有自我评价的机会,了解作画者的思想感情。②小组讨论。教师协助好小组成员相互比较,同一写生对象的不同作品,可围绕某一方面进行讨论。③集体投票。在集体中,每位幼儿都有评价别人的机会,可投票选择最喜欢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④教师点赞。教师的点评不应统一标准,可先点赞再建议;用带有感情、感受的表述方式来评价,如“这幅写生画线条很活泼,我看了很喜欢”“这幅作品的红色太温暖了,再淡一点会不会更好呢?”
(三)“四阶”的组织策略——“运作”、“辅助”策略奏响主旋律
1.运作策略。
①眼看:经验积累——四导两看。在出示写生对象前,教师先铺垫相关介绍。故事引导、实践引导、情境引导、生活引导,导出对象的背景。在呈现后,让幼儿先自由粗略、远距离、整体性地看;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有指向性细致、近距离、局部地看。
②口说:统筹表达——两面三方。幼儿表达的语言并不完整。教师可以提示幼儿从两方面表达:看到的表面现象、由此想到的。即现象+感受的模式来表达。一个人的视野有限、视角固定,需要三方交流,即幼儿、同伴、教师。这是倾听理解的过程,也是移情理解的过程。
③脑思:评价展示——三展三评。我们组织活动进行幼儿经验展示、作品(成果)展示、绘画过程展示(教师帮助视频、照片记录)三种不同的展示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展示和评价的平台。此后,教师引导三评提升活动意义:幼儿自评(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去自我中心)、教师点评(提供支架)。这个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思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辅助策略。
①整体局部法:胸有成竹。
一个事物可以简化为几个局部,教师在感知摄入阶段就要用遮挡法、远近法帮助幼儿理解各个结构、层次的组合关系,在体验加工阶段可以提供材料让幼儿摆弄积木等组合零件,加深对写生对象的结构的理解。
②主要特征法:但求神似。
事物姿态千万种,教师应帮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掌握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想象创作,快乐表达感受。如鸭子的基本结构形态就是一个“2”,主要特征就是扁扁嘴和扁扁脚掌。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移步换景、物品叠加等方式生发许许多多的新表象,体会创造的快乐。
(四)“四阶”快乐写生活动的实施保障
1.日常打造推送。(1)年段玩色写生教研组不断研磨课例和教案的内容选择。(2)与同行切磋交流经验。团队研修写生教学的各个环节,突破难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3)教师自我学习,摘记学习写生方面的文献,分享交流感悟。
2.家长参与支持。(1)家长在家巩固练习,支持幼儿观察涂鸦,进行辅助点评(2)带领孩子参观画展,让孩子去评评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解。(3)参加班级写生展览活动。家长的参观及评价都是对孩子的莫大认可。
3.园本特色助力。(1)四大玩色场馆,各具特色,多样化写生场景。(2)开展主题下的写生内容园本化活动研讨,更好为小班幼儿的写生活动添砖加瓦。
四、成效与思索
经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幼儿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在活动中也一直处于主动的状态,在共同体验、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美的感受,又提高了对美的表现力,同时还激发了创造美的欲望。
(一)孩子的变化
通过研究,“四阶”形式下的小班快乐写生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大部分孩子能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和个性。
1.写生的感知意识和欣赏能力。
在写生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们选择各种实物的作品,不管是来自孩子生活的下里巴人,还是来自艺术经典的阳春白雪。经过一年的实践,即使孩子不能对写生活动有了自己的理解,说不出对象为什么美,美在哪里,但却能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因为他们能意识到何为美。
如进行名画欣赏时,我发现幼儿对梵高的画特别感兴趣,他的画中往往没用什么写实的手法来明确具体的物像,只用了一些线条、大小不同的点、和扭曲重组的形状来绘画。幼儿在欣赏梵高的这幅作品《星空》时,有的说“哇,这个蓝色好漂亮。”有的说“我看到了一点一点的,那是小星星。”其实幼儿感受到了大师就是以简单的色彩,通过点线来构图,抽象的表现了夜晚星空的神秘。
他们能够感知到名画中色彩的深浅变化以及对比色的应用。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名画,幼儿在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幼儿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欣赏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对美的感知能力也就比同龄人高一个头了。
2.写生的表达意识和创作能力。
幼儿感受了美总是想表达出来。欣赏活动中他们初步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就产生了表现的愿望。但孩子的个性不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也不同,因此我们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材料和主题,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与相应的操作中进行自由创作,表白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幼儿欣赏小金鱼吹泡泡时,幼儿甲说“这个图案一圈一圈的,像空心白萝卜印上去的脚印。”幼儿乙说“这是小鱼吹的泡泡,噜噜噜,吹了一大串。”在创作表达时,这两位幼儿就选择了不同的材料。甲用蔬菜印画方式,乙用吹画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和支架扶持下,幼儿比之前更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奇思妙想。
3.写生的分享意识和品评能力。
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觉得是缺少美的分享,才局限了眼睛所见的美。
如在柿子画点评分享环节,大大咧咧的造造会细致地发现一幅作品说,“这么多小柿子围在一个大柿子旁边,像一个大脚丫的样子。”内向的镓仪指着一幅作品大叫:“这个颜色涂得太多了,柿子甜得都要烂掉了”等等。
现在我班幼儿能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事物,会举一反三、进行迁移联系,并能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作品的形、色、意等各方面,有点鉴赏家的模样了。
(二)教师的变化
1.加深了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理念理解。
在不断优化与实施过程中,在印证着一个美术教育理念:以写生促发展,促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发展观;幼儿写生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
2.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改进教学,获得自我成长,提升自己对小班在玩色中写生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能力,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
五、实践的反思
美术的表现形式有许多,并非只有写生一种,幼儿园需要适当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其它的手工教学等美术活动。比如涂鸦、手印、借物拓画、刻印、剪纸、手工制作、粘贴画等许多创意的的表现形式都需要幼儿园大胆创新,启发教授给幼儿,拓宽幼儿表达创作的思路,让小班幼儿在玩中学,更好地开展。
同时我更深切地感到写生活动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力虽然是隐性的,但它却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生命中,既是一种熏陶,又是一种积淀。
六、参考文献
[1] 吴立文.唤醒与表达:基于儿童视知觉体验的线性写生[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7.11.
[2] 张丽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