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玥含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257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等领域的发展显得备受瞩目,受到国际上各大组织与势力的密切关注。而在这个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传播途径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对争夺国际话语权就显得十分非常重要了。而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殊性这一特点,且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这之类的文化互动也非常频繁,因此更需加强在文化互动活动中的引导与规范,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文化互动
引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具体体现,可以说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因为一个民族语言组织的形式规律与语义特征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里又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所以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就代表着翻译时需要在两种文化间进行协调,这样才能致使翻译的顺利进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文化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保证翻译文本的协调一致。
一、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翻译时的文化互动表现
1、对特殊民族文化现象进行注释
民族文化大部分都是该民族长此以往的生活经验积累而成的,他们多数都生活在自然环境较为原始封闭的环境里,而他们面对的又常常会是较为成熟开放的文化体系,所以在民族文化对外翻译的时候,需要将这些现象转化成接受者能够理解和认知的信息,而这也就需要翻译人员在对民族文化信息进行翻译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现象进行批注与补充。
2、在文化冲突方面进行翻译化解
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而这也展现了民族文化独特的美感与价值,使得少数民族的部分文化有着与外界不一样的喜好与禁忌。而在翻译过程中,这些独特的方面也许就会产生分歧,从而形成文化冲突。所以这时就需要翻译人员作为调节者来化解这种冲突。译者可以在文化翻译时进行变动或者解释,或者可以进行文化加工,而这实际上也是译者与民族文化间的文化互动。
二、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翻译时文化互动的原则
1、保留民族文化的原本面貌
少数民族文化在许多方面都与其他文化有些许不同,比如他特殊的文化现象与其文化特色内涵等等,这些差异加大了翻译时的难度,也会使翻译者对其本身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对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的目的性上来说,任何一点微小的调整都会影响其目的的实现,而这并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故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文化互动,但不能因此而形象其文化的原本面貌。
2、符合译文读者的接收能力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受众者更好地了解源语文化的信息,所以在翻译时应考虑到受众者的认知习惯与思维方式,结合到他们的接收能力才能对翻译的传统文化信息进行更好的转换与组织。实际上,就是在译文读者们接收能力的基础上在翻译活动中对传统文化进行适量的文化互动,例如进行注释、补充说明、用能理解的其他方式进行解释等。
三、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时进行良性互动的策略
1、提高译者的素养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能够促使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如果要使翻译中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作为桥梁本身的翻译工作人员本身就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不仅仅包括了语言知识本身的素养,还包括平时积累的文学素养与技巧素养等等。从文学素养来说,他需要翻译者在翻译的两种语言与文化间都要很精通与了解的前提下进行,了解源语文化可以使翻译更加贴切与源语文化的真实的文化情况,从而在译本中呈现出该传统文化原本存在的原始韵味,毕竟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少数民族算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小众群体,许多人包括翻译者对其的很多文化都仅仅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所以这方面文化的缺失会使其在翻译中有许多的局限与束缚,而这并不是真正的文化信息的传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民族文化对外翻译活动中的良性互动。而对翻译目标有着语文化的理解就能使得翻译的译文更能被受众者所接受,更符合多数人的认知习惯与理解思维。有着更好语文素养的积累就也代表着能够更为准确与快速地反映出来该如何表达,而这就会更加深层次地表现出文化知识层面的艺术水平。除此以外,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除了能够熟练地掌握语言技能之外,还依旧需要掌握住各种的翻译技巧与翻译知识,这些都是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需要展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与水平。除此以外,翻译策略的合适采取更能够使翻译中文化的互动合理化。从根本上来说,翻译过程中存在着的文化互动是一种文化沟通与协调的模式,而翻译工作者只能在具备有相对应的素养时才能够使得这种文化沟通与互动符合各方面的利益与习惯,从而促使各种语言之间形成和谐对应的局面。
2、选择正确的理论
翻译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所有的实践都需要建立在理论基础的依据上完成的,所以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否科学将取决于是否以科学理论为其指导基础。翻译活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一直在更新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翻译学家都提出了不少的翻译理论,不少也为当今世上的翻译学者们所研究与运用,就比如说严复的“信、达、雅”与傅雷提出的“传神”等。而不一样的观点运用在的方面就不同,针对的方法与对象也就不一样了。少数民族的对外翻译主要是希望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语言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文化与声音,他们的文化不仅仅是指他们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还包括着他们的历史传承以及文学典籍等,而这其中就包含着这些少数民族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所以为了加大与加深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翻译活动的文化互动,翻译工作者就需要在对外翻译民族文化时将该民族文化典籍的特征与合适的翻译理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展现出最完美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翻译工作者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能被某一种翻译理论所束缚,不能只拘泥在翻译理论这个大框架里,而要将这些理论综合理解,合理地穿插在对民族文化的翻译实践中。除此以外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不管是选择哪种理论作为依据,在翻译的过程中都要尽量地忠实于原有文化的逻辑、语义和思想等,因为译者需要弄清楚楚自己的职责与所翻译文章的意义在于何处,如若不忠与原有的文化、不以原本文化为基础,那么这些翻译的意义将不复存在,因为没有原有的思想与范围,不能为文化活动的进行提供基础依据。
四、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与其他大众文化间是必定会存在着差异的,所以翻译工作者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的翻译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的文化互动,而译者需要将通过这些文化互动将民族文化与大众所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协调起来。所以在对民族文化的对外翻译中,译者们需要更重视文化互动,将其更合理化更规范化,促进文化互动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民族文化对外翻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祥云.国家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尹佳.外宣翻译过程中的话语生产、传播与接收研究——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D].天津: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刘玥含,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莒南县 学历:本科在读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