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梓毅
武汉东湖学院 430200
摘要:当前,各高校已经发展到精益化管理阶段,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需求。在信息化视域下,各高校应该遵循人文主义原则和服务优先原则,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一部分高校在构建精益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则表现出人员职责不明等问题,这是各高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信息化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治理体系构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在这里谈一谈高校学生管理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高校教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学生既可以对相应的学习资源、新闻资讯等进行便捷获取, 又会向网络空间中发布自己的生活、思想动态。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放大,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需及时转变学生管理模式,切实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1信息化背景下对于学生管理有什么好处
传统管理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不顺畅,影响到学生管理效果。而互联网技术能够实时传递信息,有助于高校教师即时开展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活动。如高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朋友圈、微博等进行关注,即可对本阶段内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等实时了解。同时,利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的留言、点赞功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此外,教师也可依托即时聊天工具将考试信息等及时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显著增强。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手段较为单一,电话、座谈会等为主要形式。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将公众号、微信群等一系列新型平台综合利用起来,管理手段、管理渠道更加丰富和有效。同时,互联网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能够对相关教育资料进行搜集和学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很多大学生并不习惯面对面交流形式,容易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产生紧张、抗拒等情绪,不能够充分表达个人心声导致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实际想法充分掌握,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针对性。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能够于微信、QQ 等平台上便捷完成,不仅交流的即时性显著增强,学生的紧张感也可得到消除,进而大胆吐露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同时,网络交流活动中,师生保持着平等的关系,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
2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管理策略
2.1树立“互联网+”管理思维
高校在融合学生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能单单从技术层面实施,还需要同步解放传统思维,将“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深入、全面地变革与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目前,一些高校教师容易依靠以往经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导致与互联网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要求不适应。 因此,高校教师需变革思维,将经验主义的束缚有效打破,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学生管理的思想、方法等各个环节当中,充分融合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同时,由于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构成的复杂性也显著提升。为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高校需积极将学生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推行下去,综合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系统收集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与成长数据,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将个性化服务、针对性管理手段等进行运用。若学校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可与其他服务商合作关系,对学生管理的软件系统进行开发,这样能够逐步通过数据管理转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从技术、思维等角度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凸显学生管理主体地位
目前,“00 后” 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其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拥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且由于学生具备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拥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认知结构。而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下,学生的被动性较强,教师单向管理的行为,辅助采用引导、教育手段。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显著增强了高校学生的话语权,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如果依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将难以顺利实现。因此,高校教师需结合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实际特征,对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允许学生利用网络等各种平台或渠道表达个人诉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但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依然要将自身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完全放任不管。教师要科学定位自身的管理角色,切实强化组织、引导功能,从大局、宏观角度把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
2.3 强化师生思想政治素养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实践中, 主要将管理手段和形式作为变革的内容, 学生管理的工作重点依然需要坚持下去。要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要依据党中央的相关要求,将意识形态教育全面渗透于网络环境之中,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结合核心价值观要求不断修正和调整个人的思想与言行,这样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方可顺利实现。由于教师的思想认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因此,高校要通过多样化策略的运用,如集中培训、 宣传教育等,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觉悟与思想素养,进而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与引导。同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危害。 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大力培育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帮助学生对网络信息正确地辨别和处理,能够自觉抵制各类危害身心健康的思想与信息。此外,目前高校构建了较多的信息平台,在平台维护、管理方面,也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不仅信息平台的管理维护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也能够深度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
2.4强化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会对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需积极建设教育管理队伍,既要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又要重视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培育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方可以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及时转变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积极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着重考核人才的信息化素养与管理能力。 通过新鲜血液的补充,促使高校学生管理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其次,要大力培训现有人才队伍,将讲座、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综合运用起来,深入、全面讲解学生管理方面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促使高校教师的思想认知、能力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其整体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未来发展战略。某种程度上,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因此,必须在管理理念、制度、内容、评价及信息化等方面进行革新,进而构建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晓娜,胡海青,张馨予.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 9) : 64-65.
[2]左飞.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路径[J].中国统计,
2017( 11) : 14-16.
[3]叶永香.信息化视域下的高校行政档案管理创新[J].技术与市场,
2020( 10) : 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