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渗透的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吴丽如
[导读] 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丽如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教育中心  351100
        摘要: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些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教师已然意识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和小学音乐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渗透,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在音乐课内外等每个环节中巧妙的融合思政教育,从而切实达到增强小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思政教育;渗透方法

        在小学美育教学体系中,音乐这一学科有着极高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人们愈来愈看重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不断改善、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渗透思政教育,进而让他们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一、赏析民族音乐激起其自豪感
        民族音乐中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其中主要有民族特色及地域风格等,以其旋律优美、歌词内容明确等来向人们表述其中的意思。所以,小学生的情感能够被民族音乐的旋律充分激发出来,并且他们在赏析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身音乐审美能力,更是可以使他们逐渐产生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赏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一民族音乐的时候,学生们能够在旋律中体会到属于民族音乐的朴实曲风,以此使每一位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讲述关于此首音乐的背景,从而让他们能够充分的掌握到这首歌曲的来历及作者想要向我们表述什么样的情感。此首音乐改编自陕北民歌,而其中的情感正是向我们颂扬红色政权,歌颂了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和红军精神。同时学生们也明白了延安这一城市是革命的圣地[1]。
二、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
        教师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紧跟时代发展,深入发掘优秀作品,多去借鉴国外的音乐作品。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但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了民族精神,还可以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视角,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段的特征,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被打开,但是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这也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能够有一个正确积极的指引,使其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熏陶,并让他们每个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在音乐学习中切实的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逐渐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辨识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月光曲》这一内容的时候,美妙的钢琴曲旋律使学生们不自觉的走进了音乐世界中,使他们身临其境的体会音乐的魅力。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述关于月光曲的创造背景及作者生平,以此扩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视野,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三、在故事中熏陶情感
        兴趣永远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又因小学生年龄段的特征,他们会将兴趣有效的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此找到适宜他们认知的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这一学科来讲,教师需明白,掌握音乐其实并不是自身能力的增强,而是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小学生的情感是极为丰富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将他们每个人的情感充分的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为学生们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情节,进而使他们的情感和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一边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音乐,一边为他们讲述王二小在面对侵华日军时的机智和勇敢,最终英勇奉献自己生命的故事。学生们在听到之后,每个人都被教师讲述的故事情节所感动,此时教师应紧抓住这一机会,引导他们能够感情丰富的进行歌唱。
四、配乐朗诵,体验情感
        配乐朗诵教学法是以想象为主要核心,因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所以教师采取此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能够极大的增强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及想象能力,使其能够在所创建的意境中提高对音乐形象的体会。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闪烁的小星》这一内容的时候,可先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们对歌词进行朗读,而其他的学生则是闭目、用心去倾听、去感受,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就都会被优美的语言及乐声充分的调动起来,就像是亲身经历一样,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了他们对作品意境的体会。
五、在音乐教材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素材
        不管是在哪一个学科中,越是积极向上的素材,就越能够表现出正能量,音乐亦是如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作品中,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爱国主义情怀及热爱生活的内容,这些都能够为思政教育的渗透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并且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品格发展来说,能够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明确,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并不是为了要让学生们掌握音乐技巧,而是要是他们能够形成音乐素养,清楚教学目标,教师在计划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充分展现出教材内容中的审美要素及价值方向。教师应全面挖掘音乐教材中的丰富内容,提炼其中的思政要素,并体现出思政要素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渗透[3]。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章节的时候,可按照对教材的分析,设计目标为:通过唱好歌曲激起每一位学生对国旗和祖国的自豪感。由此可见,在目标中渗透了此节音乐课中的思政要素:爱国主义情怀,教师需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整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了解国旗、学唱歌曲、以及模拟升旗仪式等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调起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若是可以把立意和情感合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能够进一步形成对学生们的号召力,进而充分的激起学生们内心中的爱国情感,那么在整堂课的学习中,从音乐技能的学习过渡到思想品德的塑造,自然就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品德。
结束语:
        总的来说,音乐这一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其拥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政内涵,就现阶段发展来看,其在施行素质教育家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整体来说,音乐素养不但包括艺术的体现,还涵盖了对学生们品德修养方面的培养,所以来说,处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需全面借助音乐教材中的德育教学素材,并将其有效的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以此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的的预作用,从而为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盛伏平.基于小学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渗透的教学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0,{4}(25):93+95.
[2]李力.音以载道,乐德统一——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4}(06):9.
[3]薛彩萍.润物细无声——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4}(19):50.


项目基金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开放课题 课题名称:”学科育人导向下“课程思政“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研究”(立项批准号:KCX2021101)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