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波
杏花村实验学校 安徽池州 247100
摘要:音乐教育是包括在基础教育里的,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素养,促进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能和美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比较研究中、德的音乐教育方法,为两国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理性思考。在本文中,以两国音乐教育历史发展为基础,对两国在音乐教育目的和音乐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德音乐教育;教育目标;教学方法
My view of Chinese and German music education methods comparison
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s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it’s an important way of implementing aesthetic. And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o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literacy and aesthetic capacity, to promote the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metho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oth Chinese and German school music educ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music education, will g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ir purposes and methods of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Chinese and German music education;educational goals; teaching methods
一、音乐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行为,可以说它是与音乐结合产生的,因为它与涉及到我们的生活;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是人为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存在于家庭里的音乐教育或是其他社会中的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历史
(一)清末时期音乐教育的出现
清末明初的“学堂乐歌”标志着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开始。1907年,清政府颁布的一部“教育宗旨折”中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作为学校教育宗旨,为“尊孔”规定:无论大小学堂,宜以经学为必修之课目,作赞扬孔子之歌…”【1】。
(二)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
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科学与民主”已成为民国初期中国文化的主题。“音乐”这门学科在1912年颁布的一个课程标准中被正式纳入到普通学校教育的课程里。1914年的“注重国文手工图画音乐文”中强调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要求各地的小学要重视该课程,将其列为学校里的必修科目。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学校音乐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末的音乐教育
1950年8月中小学颁布的课程教学计划明确了音乐课时数量。1955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一则计划规定:小学唱歌课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以及发展他们的韵律情感。十年“文革”结束后,“美育”重新进入到学校音乐教育中来(1986年)。
九十年代后,全国各学校的音乐教育都有所改善。1992年小学音乐课时数量增加。此后,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2.21世纪以来的音乐教育
21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正进入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时期。这次的改革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的全面实施,至今仍起着良好的效果。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音乐标准”强调了以音乐审美为重点的教学,学生个性发展被放在主要位置。在培养目标方面也更倾向于学生的审美感觉、创造力及表现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技能外,还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注重教材的人文内涵。
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多样的,包括音乐鉴赏、唱歌、创作、音乐舞蹈等,更加符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改后,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体验型教学法等,还借鉴了一些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并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德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
(一)德国学校音乐教育
德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其音乐教育迄今为止经历了四次变革。
1.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凯斯滕贝格(Leo Kerstenberg)强调艺术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音乐教育。
2.20 世纪初,德国兴起“缪斯教育运动”【2】艺术教育的作用被摆在首要位置,它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20世纪60年代左右。1954 年德国音乐理论家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将“对音乐的理解”提升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高目标。
4.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次改革所提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学校里为自己的一生做准备”强调学校音乐教育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应该有一个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
(二)当代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理念
20世纪后期德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对音乐教育的理念也进行着针对性的改进:
1.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无论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音乐审美方面,均将“全面发展”的思想放在首要位置,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
2.即兴性。即兴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当人们听到音乐时,能随歌曲旋律做出适当的律动,或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伴奏进行的表演。
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德国学校的学生们除学习本土音乐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音乐,还能够自己动手,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如:德国开办的“Jeki”学校(“Jeik”给每个孩子一件乐器。所有孩子都有学习乐器的可能。
四、中德音乐教育目标比较
(一)中国音乐教育目标
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修订并出台了一些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主要突出的是情感价值与价值观的方面。
1.丰富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及学生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在了解我国本土音乐的同时,也应接触国外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3.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及表现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创造性上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创作简单的旋律等),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德国音乐教育目标
在四次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后,流传下来并且非常有名气的就是德国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它的教学的目标有:
1.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经验。学生们如果能懂得在经验中去探索音乐,那么,对他们的音乐能力的成长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发展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奥尔夫认为,人类对音乐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它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同时也能带领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有这更深入的探索,甚至培养出他们在即兴创作方面的能力。
(三)中德音乐教育目标比较
在我国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技能的训练成为教师的教授重点。 以我在实习学校听的课程《彩色的中国》为例,教师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歌曲的节拍及强弱规律;其次就是老师教唱、跟琴学唱、分声部歌唱及录音带伴奏合唱;最后就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我在课堂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很大一部分的同学在欣赏音乐时几乎没有肢体表现;二是,少数同学在合唱过程中不愿意张口唱歌。这种只专注于传授基础知识、教唱歌谱的单一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而相比德国的音乐教育而言,在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的同时,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等也十分注重,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一种热爱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五、中德音乐教学方法比较
(一)中国音乐教学方法
我国学校音乐教学主要以体验、实践等为主。
以音乐欣赏课《赛马》为例:从新课导入,以问答形式引出主题(刚刚听到的是什么?那“赛马”是哪个民族的竞技项目呢?)再到向同学们介绍乐曲的演奏乐器-二胡及音乐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以口头问答的形式都属于语言性的音乐教学法。
第二部分,学生聆听、感受音乐;并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乐器的音色哼唱歌曲。教师借助音乐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模仿,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最后,师生间的互动。联系乐曲编写节奏:XXX XX,利用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对旋律进行伴奏,并鼓励学生根据对蒙古族舞蹈的了解,进行舞蹈表演。学生们自己即兴发挥进行表演上的创作,及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跟随音乐做有规律的伴奏,这些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更快地掌握知识。
(二)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听力、节奏、律动上的训练以及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如:
1.雾
教学开始,教师带感情诵读:“雾/慢慢地落下来了/轻轻地......睡了阳光里/小鸟醒了/小树醒了”,然后请部分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想象自己是诗中出现的物体并摆出造型。其他学生将自己想象成雾,从空中缓缓落下.最后轻轻地升起,与阳光融在了一起。最后,教师让学生自愿去尝试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按照上面的表演即兴创造背景音乐。
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和表演活动。朗诵诗歌、做造型、创造音乐分别体现出了说白、表演、即兴创作三个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表现出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价值。
2.协调能力
学生分小组,后面的人将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队首的同学自由前进或拐弯,随意发挥,甚至可以故意让后面人跟不上自己,后面人要尽力追上前面的同学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教师用不同速度、情绪、风格的音乐当做背景音乐,鼓励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与音乐的主题相配合。
在上面活动中,教师重视学生在身体协调、节奏方面的练习,将学习融入到游戏当中,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中德音乐教学方法比较
从中、德两个音乐教学的方法可以看到,在德国的音乐教学当中,老师往往会将课堂营造出一个丰富的表演氛围,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们在不同类型的训练中都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并通过一定的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尝试;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唱歌、即兴创作及游戏等方式去学习音乐;将节奏作为练习的基础。
而中国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多从教师的观念出发,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将学生的个性抹杀了;教学中过分地强调了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学也基本局限于教师的传授与指导方面;学习内容往往只限于歌唱,形式较单一;旋律的教学多于节奏的教学,音乐教材多现革命歌曲和儿童歌曲。所以虽然所规定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未做到,且更倾向于传统的教育方式。
六、总结
1.思考
(1)中、德两国的音乐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了以学生为主的方面。两国的音乐核心向着审美体验及多元化的教育方向靠近;。无论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音乐审美方面,均将“全面发展”的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2)我国音乐教学侧重于音乐的鉴赏方面,所以教学方法多集中在体验法、讨论法中。但是能够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却不多。而且,我认为这与我国的音乐课程占学校课程比重小,学生人数多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有限的课时里不能添加太多的音乐活动。
而德国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课堂的气氛活跃、自由,使得师生的思维比较多变、灵活。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上文中提到学生没有身体律动的这一问题我觉得这与国人自古以来的腼腆性格有很大关系,大家都不爱或者不好意思表现自己。这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慢慢的“放开”自己。
2.建议
(1)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直接接触音乐的最基本的途径。如:舞蹈表演、乐队等。
(2)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器乐教学。我国学校的音乐课程忽视了对学生表现能力上的培养。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购置一些经济适用的乐器,如:沙锤、手鼓等。
(3)吸收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教师学习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并尽可能地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去体验音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门艺术审美的教育,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国的音乐教育现在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应该适当地汲取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思想,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更好的发展。
注释:
[1] 杨和平(著).清末民初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法规建设研究.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 第30卷.第4期.第4页
[2] 德国的这场艺术教育运动强调的是“缪斯”精神,是因为缪斯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所有与学问有关的 神,所以“缪斯教育”包括了语言、诗、造型艺术及运动四个领域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著).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伍雍谊(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3]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4]谢嘉幸、杨燕宜、孙海(编).德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5]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作者信息:汪世波(1991.10-),女,汉族,安徽铜陵人,本科毕业,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实验学校音乐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