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
四川省泸县云锦镇石马中心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02
摘要:基于教学改革背景,小学道德法治教师应不断在教学中尝试新鲜策略,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此外,教师要基于学科教学特点,尝试不同的教学计划,落实精准策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发展中获取成长的技能。课堂内教师可以凭借情境创设的方法、以及融合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法治知识。再者,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中塑造学生形成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其法治素养,让小学生在道德法治知识的探索学习环节中获取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道德法治课堂塑造学生形成法治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培养;分析
前言: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住学生的实际性格特征和成长所处的关键性阶段,让学生不断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要加深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了解,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多样性方法的设定,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和思维意识。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方法变革,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前提下,推动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此外让学生正确认知法律、理解法律,善于在生活中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心中埋下法治素养的种子。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道德法治知识实际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服务生活的能力。教师在塑造学生形成法治素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不同话题,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能够促使其学习成效的不断提升。以生活为基调,教师传授相关理论内容,会恰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意识,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1]。
例如:在“正确认知广告”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看电视为主题,引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激烈讨论。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喜欢看广告?”?班级内大部分学生都会予以否定的回答,此时根据广告为主题内容,教师传播一定的法治观念,让学生学会辨别虚假广告,同时认识到虚假广告的危害。以生活中常见的电视节目广告类型,让学生明确法治观念,理解法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法律素质。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性方法。在小学道德法治课堂内教师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目标也可以依据教学情境模式实现。
因此,教师应首先了解不同教学内容的特征,依据相关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全面化理解知识,同时在情境中深入剖析学习内容[2]。
例如:在有关“互联网、新世界”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互联网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教学情境。首先,部分学生分享互联网时代为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以情境剧的方式呈现;另外一部分学生展示互联网,为生活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样以情境剧方式呈现。借助前后两种景象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的利弊。随后,引出相关法律内容,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网络、依法使用网络的主旨思想。同时,促使学生善于使用网络完成学习生活。
三、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信息技术方法会辅助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完善性的思维意识。因此,在教学道德法治课堂中,教师为使学生的法治素养能力得到提升,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融入,让学生加强体会。以此,端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3]。
例如:在有关“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100年前自然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对比今天自然界的变化,同时展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展示不同人对环境的迫害行为。此外,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展示的背景下介绍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促使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宣传法律思想。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法治素养,让学生形成自然保护意识。上述模式会推动学生主动在生活周围宣传环保思想,会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价值,成为“绿色天使”。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意识尚不成熟。在此时期教师加强道德法治知识教学,对学生实施正确性的引领,会让学生形成优秀的价值观,能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基,让学生不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此外,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融合信息技术等模式,最大限度迎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会让道德法治知识更加形象化、全面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小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推动其成为法律知识的宣传者。
参考文献:
[1]王艳.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以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为例[J].甘肃农业,2021(06):115-117.
[2]周尚芬.时政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评《“一带一路”共筑梦想——青少年时政教育读本(小学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1(06):123.
[3]刘凯,李先妹.科学设计思维导图 知识复习举重若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