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郭海长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 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郭海长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 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这现念的提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占垄断地位的传统班级教学方式,已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用里,充分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本文通过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严格。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生不再是单单的学习知识,更是要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成为全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对这一纲要的最好诠释。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提高了地理课堂气氛,增进了生生、师生关系。古人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离不开合作,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之间互相合作,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根据自己不同性格能力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材施教。这样提高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者、主导者,改变了以前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模式,师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增加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班级的整体融洽氛围得到提高。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都必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小组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运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散思维,创造新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养成勤思考、爱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所谓的合作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再进行小组评比。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养成团队意识,积极地为小组贡献力量。小组之间也能共同进步,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团队意识强就能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枯燥、低效率教学模式。学生在合作中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就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有重大意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展
        王 坦说过:“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需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随波逐流;有的脱离主题,夸夸其谈,浪费时间。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展思路,多元化地进行探讨,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但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非洲》一文时,有一思考题:非洲刚果河水量大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去分析。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地形),那么盆地对河流有什么作用?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各支流的水就会向盆地汇集而来,水量就大。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多雨,水量自然就大)。只有让学生充分思考了,这样才能对问题有所领悟和突破,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讨论就更加热烈,更有效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再与组员探究、交流、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二)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均衡发展。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鼓励小组成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俨然成了课堂的主角。而学困生却只有静静地旁听,仿佛成了一个局外人。他们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关生小组成员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成员学有所得。
        1、合理组合小组成员。
        分组时,除了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以二至四人为宜,同时需安排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成员组织者。这样就能关注成员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
        2、小组讨论交流时注重轮流发言。
        这种方式指的是小组成员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轮流发言,互相补充。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困生多发言,并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先让学困生发言,然后优等生再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这样就提高了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和谐、宽松的交流中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小组成员中,由于知识、能力的差距,每个学生不可能完成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 讨论,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目标问题,供他们选择。一般情况下,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学困生可选择较容易的问题进行思考,而优等生则可选择较难的问题,然后双方进行交流,获得统一的认识。 这样不仅能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合作学习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以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的学习过程为例,探讨课堂问题设置层次性的研究,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本节课将学习目标设置如下:
①通过阅读澳大利亚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
②通过观看图片,记住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
③通过阅读澳大利亚地形图,说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点和河流名称。
④通过阅读澳大利亚气候图,说出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⑤利用板块漂移学说,探究澳大利亚生物独特性、古老性的成因。
⑥通过阅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
⑦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其中目标①-④属于A级,简单级,一般水平学生可达到的目标,阅读理解即可,学习难度适中,所以问题设置以填空题为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查找相关地图完成学习目标。
        目标⑤、⑥难度提高,对学生水平有一定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澳大利亚丰富而古老的动物物种特征,分析其进化缓慢的原因。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对“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原因”进行分析,并能够图文转换。目标要求有一定提升,所以问题方式由填空转变为合作探究,并给出相关提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
        目标⑦的达成属于C级难度,是本节的学习难点,对问题的设置,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其完成思维过程。本学习目标要求达到的学生层次更高,
        本节课问题设计综合考虑了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程度水平,分层次设置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三)注重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光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目标,鼓励相互合作是不能保证小组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如:一人发言,其余无所事事,或争相发言,互不谦让,扰乱了课堂秩序等。为此,教师应给小组合作学习予以方法的指导,教师需加强巡视留意、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甚至以学生的身份参与组上讨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同时要求每一小组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每学生都要承担合理的小组合作的任务,小组长根据成员的参与情况,给予打分。这样,各小组成员的主体意识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小组合作学习也能真正得到落实,从而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功效。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切实关注每一位成员的均衡发展,并给予小组成员合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小组合作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学生也能得到全面、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6).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