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琪羚
315100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内部质量控制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背景下,虽然已有相关的讨论,但是实践中对其进行应用的经验并不多。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而言,可以说长期以来都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引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还处于较为滞后的状况中。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双高建设的大背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已经不能规避的重要管理课题。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建设完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广泛应用信息化,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内部质量控制,不仅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同时还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管理的科学性和覆盖面,最终为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主要对双高建设背景有效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这一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运用的理论、得到的经验和结论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高建设;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引言
随着现代化管理思想引入到高职院校,加之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双高”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出于政策背景和自身的考虑,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资源和前景,从愈演愈烈的院校竞争中名列前茅,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积极探索高校管理的完善和改革计划。在这之中,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逐渐受到了更多的瞩目,具有前瞻性眼界的学校领导者开始察觉到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不完善处,尤其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与传统丰富的对比之下,而院校对于更加优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也越来越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已经具有相当水平,但是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宁波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主对其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质量保证一词发端于工商界,由质量控制延伸而来。它是指为使人们相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笔者看来,其实质是一种质量管理活动。基于以上,本研究中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保持和提升质量,依托必需的组织机构,运用科学系统的手段,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活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作为特殊的高等教育,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指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它是基于EFQM模型的RADAR逻辑为运作模式,通过领导、教师等“引擎”驱动目标战略,随后进行过程管理,最后通过评估改进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提高院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岗位职责标准不清晰
由于高职院校急剧扩张,学生数量增加,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并没有伴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反而由于“生源危机”陷入到教学质量的困境当中。基于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恶劣困境,急需尽快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标准。从字意上理解,“责”就是要求做成某事,或者行为要达到既定的标准和规范;“任”意味着担当、承受,责任与职责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承担的与履行的义务。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应该是提高教学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应该是由许多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履行自己岗位职责,互相发挥作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系统。但由于高职院校一些相关人员职责认识不清楚,甚至认为自己是否按照规范的岗位职责标准来执行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是所有主体职责的综合性立体概念,岗位职责体系上缺乏全员参与的理念。首先,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按照相关人员的工作性质与特点设立了岗位职责标准。但是,高职院校一些相关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楚,认为教学质量只是与教师有关,自己所处的岗位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缺乏对自身岗位和自己身上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正确认识,他们没有理解全员参与的深层含义。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不够科学
当前,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生源质量、办学特色等问题却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制定,凸出高职院校的特色,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必须要和行业高职院校的要求对接。笔者基于调查发现,宁波地区高职院校虽一直秉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理念,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加上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的一部分领导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认识不到位,导致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的某一些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以普通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来衡量。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全面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用一定的组织结构,按照特定的程序,对学校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工作进行认真的规划、检查,保证高职院校的所有相关部门的工作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并持续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督促教学质量相关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促进操作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普遍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宁波地区高职院校把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重点放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上面,对课前的监控,即教师的备课、教案的完成情况等监控较少,对课后的检查,即教学效果、教师课后的反思等关注度较低,对学校教学管理、学校的服务水平、教学计划等监控较少。
(四)高职院校教学评价过程和参与主体不全面
宁波地区高职院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只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院校领导,缺少高职院校、社会等第三方的参与,高职院校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还不是很全面,就会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宁波地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不全面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忽视了对实践过程、教学结果等的评价,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价主体还不是很全面,就会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宁波地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不全面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忽视了对实践过程、教学结果等的评价,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三、依托双高建设背景有效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路径
(一)强化对高职院校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培训
管理者致力于不断改进组织的关键流程、工作条件、组织文化,他们策划和决策组织的战略愿景,是组织驶向卓越的罗盘。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活动从办学目标、方案的策划到教学、管理、科研等过程管理再到教学、就业等结果的评估均离不开领导者的指挥、协调与控制,这也就需要学校领导者具备强大的领导力,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培训学习是提高学校领导者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培训学习中,领导者需要明确以下几方面的目的:第一,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领导技能和能力;第二,了解如何领导和激励教职工工作;第三,研究思考其他学校或组织为什么会成功,有何借鉴的经验;第四,如何有效地将学习转换为学校的价值,为学校质量增值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从输入——运行——结果整个系统中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决策、推动、调节与控制。学校领导者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保证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目标的正确性,有助于激发教职工的职业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育和管理的绩效,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的基础与动力,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运行需要领导者不断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二)探索构建扁平化的内部专门评估机构
自我评估是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的自我反思,是实现内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自我评估的目的不只是自我检查、发现教育质量问题,调节控制并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外部同行评估提供信息资料。它有助于高职院校明确自身优势及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更完善的管理。而实现自我评估的主要途径是组建扁平化结构的专业内部评估机构。内部评估机构是信息结果的关键反馈点,它的信息反馈速度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决策与运行进程,故而它需将信息结果迅速地反馈给决策者。扁平化的内部评估机构直接对校长负责,包括分管教学科研、教务行政、财务及后勤的副校长,旨在规划、管理和促进院校内部改进;收集信息资料以了解当前学校发展状况;使用自我评估手段来确定改进的领域,并采取行动、规划和管理改进学校质量发展问题。内部评估的结果影响着高职院校结果的信效度,同时也影响院校领导的决策方案以及实施管理过程的的绩效审核。因此,内部评估机构在保证有效性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其评估的专业性,而专业性的保证则需配备专业的内部评估员。
在内部评估员的选拔上,可以参考以下几条标准:第一,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其中包括对评估模型的理解与运用,理解并熟练操作内外部评估的方法;第二,由高职院校的任职经历,并熟悉熟知高职院校运行规则;第三,具备较强的统计、分析数据资料的能力;第四,为人刚正不阿,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内部评估机构对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结果的信息反馈、过程运行的调节控制以及决策实施的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内部监控体系运行的核心,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的提供科学保证。
(三)探索建设全面的教职工管理系统
如果说领导的战略决策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罗盘,那么人员则是驱动院校教育质量发展的齿轮,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升离不开教职工的推动与执行。质量改进过程是以人为基础的组织学习过程。因此,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则需对院校教职工进行全面地管理。第一,创设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环境。质量文化的精髓是其充分发动组织中的力量,为组织质量的提高和高效率持续发展提供不可穷尽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发展与提升需要不断提高质量文化,尤其是帮助教职工树立增强全员参与的质量意识。这就需要让教职工形成质量兴校的意识,增强他们作为学校质量管理的主体意识,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服务意识,这里的服务意识即指教职工不仅是为学生服务,同样也是各部门各成员的相互服务。要让教师深切体会到自己是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主体,要让教职工明确自己在学校质量管理中责任,并有意识地内化为指引自己工作的动力。第二,增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以持续不断的改进。质量的改进是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员的改进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鼓励全体员工参与改善活动,并奖励和承认他们所作的努力与进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的结果不仅包含学生结果,还包括教职工结果,故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增加教职工培训学习的机会,促进教职工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完善。培训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而应该形成一种自我反思的思维,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持续不断的改进。全面的人员管理是一件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制度保证、环境创设、奖惩体系等。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参与,这不仅需要他们具备科学的质量意识,坚定质量管理的理念,坚持质量改进的原则,还需要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不断为此学习改进。
(四)深化办学合作单位参与内部质量保证的深度
在高校管理中,合作办学关系和资源是促成变量过程管理差异最大的因素。这也就是说,在高校质量管理中,合作单位和资源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资源和伙伴关系管理不是文献中特别讨论的问题。尽管如此,大学和其他任何组织一样,必须优化它们所拥有的稀缺资源,并适当管理在预算方面占有很大成本的具体投入的供应商。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院校,其教育目的的职业性以及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决定着它需密切联系用人单位这一重要合作伙伴。尤其是伴随产教研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在质量管理中必须整合其合作单位资源。具体来讲,涉及到吸引高职院校参与院校质量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分清哪些用人单位适用于帮助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哪些高职院校适用于帮助院校进行提升;还涉及到课程教学系统的开发,也即如何与用人单位制定针对性的学生评估指标与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另外,高职院校专业的实践性决定其必须保证实训设备资源。特别注意的是,如今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深入,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这要求高职院校不能仅仅注重实训设备资源的投入,同样也包括图书、文化环境等一系列软资源的投入与整合。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需考虑合作伙伴和资源条件的整合优化,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结语
高职院校在当前的大规模办学为充实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型人才提供了保证。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来看,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的特色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未形成明显的优势。办学水平虽然与各种因素有关,但与学院的管理水平的联系却尤为密切。对于一个学院来说,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在内部。所以,强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就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本文主要基于国家双高建设的政策背景,对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情况进行了审视,发现其在人员管理、评估体系、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提升管理者水平、构建全面的教职工管理体系、建设专门内部评估机构和深化合作等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管理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本质,意义和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8):24-29.
[2]万德年.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3]刘志峰,刘晓静.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推进风险及防范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000(009):13-18.
[4]冯莉莉.诊改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9(002):24-26,36.
[5]张绍平,李舒燕.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打造三个体系,实现相互融合,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6):39-40.
[6]李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5):76-78.
[7]周丙洋."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内部制度建构[J].教育与职业,2020(16):48-53.
[8]王霁阳."双高"院校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