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锃宗
阜阳市第十一中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开创了以山水美景作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创作的先河。谢灵运借对山水的观察和吟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情景交融,非常具有艺术价值。品读讨论谢灵运的山水诗不能不了解其生平经历、家族背景,而后才能真正品味出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才可以更进一步去探究其诗歌的特点。
关键字:谢灵运,山水诗,情怀,创作特点。
引 言:一首山水诗歌里,山和水不是必须同时出现,可以只有山,也可以只有水。虽然说,诗歌内容不一定全部是山水,也可以有山水之外的事物,但是诗歌中所表现的山水风景一定要是把山水本来的面目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诗人创作山水诗必须功力。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情怀品味
年轻时的谢灵运所作多为答酬,除了《答中书》八章,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推介的作品,而在永嘉任上所写山水诗占其现存之作的大部。我们在品读其山水诗的情怀的时候应该是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谢的心理以及山水景物三个方面。
1.怀才不遇
谢灵运家族中可谓个个达官显贵,而谢自恃门第甚高、自负有才,并且又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以为应当得以重用,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甚远,官爵被贬,由公降为侯,朝廷更以文职对待,令其满腔的抱负无法实现,又被打压,贬为永嘉太守,心中苦闷非常,所以,谢在永嘉任上,并未专心处理政事,而是游山玩水,表现出对山水名奇有着极大的迷恋,仿佛纵情山水之中,才能排解他仕途不顺上产生的不快与痛苦,才能让他在心理上寻求到一种平衡,这个时候他想到隐居,想效仿陶渊明,在他离开永嘉郡的时候写过:“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后又作:“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但是在隐居的生活中,他又感到不快“孤游非情叹,赏费理谁通”《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可以说他的隐居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过程,因为他很难与仕途官场断绝来往,他自己也并不愿意就此隐居,不问世事。所以,其纵情并不等于忘情,他又无法像陶潜一样觉悟“迷途不远,今是昨非”,达到真正的忘却官场,抛弃浊流,从政治的泥潭中脱身。所以,他虽屡次被贬,每次被召见时又抱有极大的幻想能够一展才华。也因此,使得他在官场和隐居的路口徘徊至终老,郁郁不得志。
受家传和社会的影响,他心里始终不曾放弃仕途,一直到死他都是怀着希望的,并在这种渺茫的希望中挣扎了二十多年。于是这个时候,诗歌便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在他失意的时候,山水美景成了他挥洒的对象。
2.背井离乡
谢灵运的故乡在会稽,会稽有其经营的始宁别墅,依山傍水,美不胜收,又有王弘之、孔淳之等好友,在会稽,灵运可以“放纵为娱”,谢灵运在会稽老家期间生活还是比较舒适的。身居异地,难免会产生思乡、还念故友的情怀,加上屡次贬谪,心中苦闷,使其情感溢满于胸,不吐不快。在要离开会稽去永嘉所作的《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就表达了灵运对故乡深深的依恋:“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爱似庄念昔,久敬曾存故。如何怀土心,持此谢远度。”
3.时光消逝的无奈
仿佛,中国古代的诗人对时光的流逝是相当敏感的,自古就有《楚辞》:“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汩余茗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古诗十九首里面也有许多,“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罔”《驱车上东门》等等很多感叹时光飞逝的诗歌。
谢灵运是一个失意的人,他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不小于前人。
谢灵运年轻的时候袭谢玄爵位,二十八岁之前基本无所建树,后来也是做了几年的随军参军,满腔的抱负无法施展,三十八岁又被任命为永嘉太守,远离京师,人生年华过半,却始终不能实现理想。愈来愈感觉到时光的飞逝,却一事无成,当两鬓染霜,更感青春不再。“抚镜华缁鬓,揽带缓促衿”《晚出西射堂诗》——他抹去铜镜上的积尘,见原来那乌黑的鬓边上已出现了星星白霜,逗弄衣带,又发现先前合身的衣服也已显得宽松了。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谢灵运内心对青春消逝,年华不再的烦恼溢于言表。
二、谢灵运诗歌的创作特点
谢灵运在欣赏山水美景之后把它们创作成诗歌,他在游历的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并渲染上自己的情感,使一草一木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形成独特的优美意境。他还把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世事人生的思考都溶进作品中,是他的诗歌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谢灵运式的鲜明个性。
1.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物抒情,托物言志,在赞美山川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感慨
如《七里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古人有逢秋念乡的习俗,作者在这首诗里说秋天到了,自己的羁旅情思更加的浓重,怀着这种情怀尽情的欣赏眺望秋景。看到奔流的江水和断落陡峭的江岸,更加感伤自己长期在外飘荡。浅浅的溪流缓缓流动,落日映照孤山。无人料理的荒山野林,只有相互哀啸的野兽。诗中景物苍凉,诗人亦感叹自己悲怆的经历,透露出作者悲凉的情感。
2.语言清新艳丽,描绘出江南山水的清新自然是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又一特色
鲍照:“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谢灵运的山水诗意象繁复并且用字逞巧,写景自然、色彩艳丽、画面清新。”[刘爱丽,《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第186页。
]谢先生所追求的色彩、意境一部分是源于江南秀丽的山水,另一部分则是源于谢先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前面我们说到,谢先生政治上失意,与之来往的有一些僧道之人,交往之中,谢灵运也被道家和佛门的思想所感染,他纵情山水的时候,以清丽的山水美景作为体玄悟道的对象,并以此来冲淡内心世界的忧愤和不快。
4.诗歌中音乐、色彩结合的非常完美,图画绚丽,声音动听,音乐式的美和绘画美相结合
如《晚出西射堂》:“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从这几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有青黑茂密的山体,早上洁白的银霜,深红似火的枫叶,更有黄昏的阴沉。诗中黑、红、白、灰颜色交错,眩眼夺目,让人感受到画面的多姿多彩以及变化万千,像是一幅精心描绘的山水画卷。
读谢灵运的诗中不仅有视觉的盛宴更有听觉上的享受。如《石门岩上宿》:“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夜宿石门山别墅的所见所闻,夜深了,鸟声慢慢消失,在树上栖息,不一会儿,林中树叶又响起。后面又说到,凝神静听时感觉山里有了特殊的响声。谢诗以描绘山水景物见长,如此一首诗全用听觉不可谓不妙,因为声音是变动的,如此方更能体现出夜晚山里的乐趣。
四、结语
谢灵运的诗不是一个偶然的产物,这与其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谢先生一生坎坷,社会政局的更迭,使其与朝廷格格不入,命途多舛,背井离乡,远离亲友,经历了人生宦海的起伏,抱负不得施展的情况下,他寄情山水,游历了江南的诸多名山大川,感受深切,在一歌一咏之间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付诸笔端。谢先生的山水诗灵气十足,描摹景物逼真,用字简练,状物的色彩如同再现,语言清新秀丽,情景结合的非常完美,对偶句式较多,琅琅上口。但是谢灵运一生的创作主题都离不开仕途,所以他的山水诗或多或少的沾染了一些官宦之气,并不像陶渊明的那样纯净自然。但这并不影响谢灵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颜建华:谢灵运山水诗新探[J].安顺师专学报,1999年,第三期
[2]刘爱丽: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