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毕翠翠
[导读]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日语高考生的需求,在前期进行日语选修课、英语实践本二外课程以及社区日语课的教学基础上,我院开设了大学日语课。
        毕翠翠
        淄博职业学院 255300
        一、概述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日语高考生的需求,在前期进行日语选修课、英语实践本二外课程以及社区日语课的教学基础上,我院开设了大学日语课。《大学日语》是高职院校适用于各专业的一门人文素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了混合教学改革,利用学院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智能课堂,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探索实践,以人文素养教育和“课程思政”为思路“菜单式”课程体系逐步形成。
二、《大学日语》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大学日语》作为高校里极为重要的人文素养课程,不仅是有必要,也有条件有资源种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语语言学习的特点在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日本的社会、文化、历史、风俗等,并会在潜意识中将其与本国状况进行比较。尤其目前教材内容的选用上,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风土人情,掌握更为地道、纯正的日语,课文多是以介绍当地人、物、景等为主,涉及中国文化的元素则较为有限。以致教学内容不是呈现外国文化输入、本国文化输出的双向性交流,而仅仅只是单向性的文化输入。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大量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入侵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盲目推崇日本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本国文化认同感降低;无法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本国文化,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和跨文化传播。 因此,在日语课程中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非常必要,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了解中日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在中日文化的碰撞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
        让“课程思政”的思路成为《大学日语》建设主要思路之一。将三观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知识传授中,通过价值引领,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努力实现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创新精神、专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五、结语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日语课程是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挑战,通过大学日语课程这一渠道,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能够审视和了解中国历史及国情,坚定文化自信及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及国家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