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喻恒彦
[导读] 文化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面向学校的全体学生。
        喻恒彦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31
        摘要:文化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面向学校的全体学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它是国家、社会对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就上述论点对创新文化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文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大学教育;改革关键
        引言
        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既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北京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1]。习总书记的一席话,使人深受启发,明白了中国大学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教育改革。改革要有特色,就必须以“创新文化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作为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取得突破与成功的关键。
        1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及特点
        1.1创新能力培养
        文化素质教育强调主体创造性,个性发展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关键在于学生可以自主发展。纵观多数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其主要问题在很多学生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成绩而学习。各大高校在进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时,首先要改正这一系列错误的学习方式,各高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造力的良好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负责,使他们成为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各个高校应把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1.2终身学习培养文化素质教育强调发展性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强调学生的发展性。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观点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定终身,太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顾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再强调知识的学习,却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置之度外,文化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还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强调学生发展已经具备的各种素质,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1.3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思想道德性。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因为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而改变,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更新与完善,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会影响人类的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觉和经验;第二,知识;第三,政治;第四,经济;第五,宗教;第六,文化;第七,科学;第八,道德等诸多层次。而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主要是通过在对社会与自然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的。
        2.创新文化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2.1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大学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社会作贡献。所以,进行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一批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作出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以前,由于我校缺乏对学生想象力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较差,毕业后鲜有人在工作岗位作出卓越的贡献,使得我校发展滞后。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校开展了多项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法改变这种状况。
        比如,每年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能力大赛,先是院系选拔,后全校竞赛,好的创新作品会选送参加市上、省上和国家的各类比赛,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创新大赛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例如:某学校每年还与美国、爱尔兰、韩国等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开展交换生、带薪实习、本科双学位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学习国外的经验,汲取精华,为己所用。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培养了一批批有较好创新能力的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不俗的表现。
        总之,大学教育要改革,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要建设有创新文化的环境,吸引和拥有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努力培养一批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作出有创新意义的贡献。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是大学教育改革。
        2.2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通常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展示,这对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现在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使得传统教育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单一的板书教学虽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帮助,但却存在一个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不仅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也更直观地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实际机构表现得形象生动。学生理解得很快,更有兴趣,也就更爱学习了,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当然,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理论推导和习题等问题,笔者仍采用板书教学方式。在板书过程中,带着学生一步步推导和计算、解答,学生思维更容易跟上教师,也就更容易掌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上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远程教育等。这些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可以克服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也可以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学习内容和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规模的扩大。
        2.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沟通与交流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比如电话、QQ、邮件和微信等。这些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和教师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笔者对此深有体会。最初教学时,笔者只是每周固定时间、地点对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但每次主动来问问题、交流的学生寥寥无几,本以为他们的知识掌握得不错,遇到问题都能自己解决。但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却告诉我,根本不是我想的这样。
        思考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将自己的电话号码、QQ、邮箱和微信等告诉学生,让他们有问题或想交流时,可以随时联系。没想到效果还不错,经常有学生发邮件给我,内容从问题请教到理想目标等,我都会及时回复,效果不错。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沟通,对那些平时“害怕”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当面交流与讨论问题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他们更易接受的。经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这些方式比较满意。这些方式,不仅使学生敢于问问题、敢于和教师说心里话,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后续教学教学环节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实施教育改革,表面看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一场大学的综合改革,是对大学教育目的的重新思考,是对本科教育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也终将涉及大学的管理制度乃至组织制度变革。因此,必须在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的统领下,重新全盘考虑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知识与素养,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有关制度,改变组织结构,最终建立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文化建设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我国大学教育的脉搏和心跳,才能真正反映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理念,明确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做好大学教育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龚克.立德树人\文化素质教育与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2):6-8.
        [2]胡建华.文化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