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媛,朱晨笛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处在新的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的急速变化,导致音乐文化的转型,从“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作的少量不成熟、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器乐作品,再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了近代器乐创作的高峰时期,中国近代西洋器乐和民族器乐的发展势头迅猛,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器乐作品,影响深远。
【关键词】中国近代 西洋器乐 民族器乐 专业化
一、中国近代的西洋器乐创作
中国近代迎来了器乐创作发展的春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中国器乐的发展虽然专业化程度不高,但也产生了一批颇有价值的作品,例如赵元任1914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是我国第一首原创的钢琴作品,李四光作于1920年的《行路难》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还有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箫友梅1916年创作的钢琴曲《哀悼引》和《夜曲》等等,拉开了中国近代器乐创作大发展的序幕。
(一)优秀的钢琴和小提琴作品
民族化是音乐创作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贺绿汀曾说过:“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民族色彩越浓厚的音乐,越有生气。”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就是其音乐思想的最佳体现,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曲之先河。乐曲采用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创作,音调流畅自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曲式为三段体结构,前后两段运用复调织体,中间部分采用主调织体,全曲和声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是中国近代音乐中一首经典式的钢琴名作,至今仍保持着久演不衰、百听不厌的艺术魅力。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更多的作曲家进行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创作实践,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向深广的领域推进。丁善德的钢琴音乐作品,是熔作曲家与钢琴家于一炉的产物,具有钢琴音乐文献的地位。其中许多作品有着色彩缤纷、扣人心弦的特色。1945年丁善德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钢琴曲集《春之旅》组曲,1948年写作了《序曲三首》和《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都是对祖国的怀念心情的流露。丁善德这一时期的钢琴创作,善于运用最精炼的材料来求得最大的效果,常常以变奏的方法来发展乐思,擅用音乐织体的不断发展作为动力把音乐推向高潮。喜爱选取民歌作为主题来构思音乐,其作品具有独特个性,这些都是我国钢琴音乐中的精品。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摇篮曲》《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其中流传最广泛、影响力较大的是《思乡曲》,该曲是《内蒙组曲》中的第二乐章,《思乡曲》的音乐素材借鉴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音调,将所有思念故土的乡愁和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二)出色的交响乐和管弦乐作品
经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初步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器乐创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黄自1929年在耶鲁大学创作的毕业作品交响序曲《怀旧》,是我国第一部大型交响音乐作品。作品采用单乐章、成熟而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音乐形象丰富,有庄严的众赞歌风格,体现了黄自驾驭大型作品的创作与配器能力。
江文也创作的管弦乐代表作品有《台湾舞曲》《孔庙大成乐章》《北京点点》等,《台湾舞曲》是1934年江文也于日本创作的,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二十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
?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及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崇敬和缅怀。
二、中国近代的民族器乐创作
(一)闪耀乐坛的二胡音乐
刘天华是我国近代优秀的民族音乐家,民族器乐作曲家、我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刘天华创作的十大二胡名曲在我国二胡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和意义,它们分别是:《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病中吟》《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取首字,可将刘天华的十大二胡名曲概括为:“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按内容题材可将它们分为三类,一是反应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苦闷、徬徨、找不到精神出路的作品,如《苦闷之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以及决心奋斗的意志。二是创作于国乐改进社成立之后,作者为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实现感到欣慰,表现出来的一种喜悦心情和追求光明的进取精神,如《光明行》和《良宵》,乐曲音乐风格清新俊朗,乐观向上。《良宵》是刘天华所有二胡曲中唯一的一首即兴创作的乐曲,反映了作者在民族音乐事业方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其中具有抒情性的歌唱音调,描绘了敲锣打鼓的节日欢欣气氛。三是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山水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反映了作者讴歌自然的人文精神,如《月夜》和《空山鸟语》。刘天华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音乐家在传统乐器上进行改造革新和用中西音乐结合的手法进行系列性创作的表率和典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大放光彩的民族器乐曲
任光的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体现了任光音乐创作细腻抒情、委婉流畅的个人风格与才华。这首民族器乐曲采用五声音阶写作,间奏为“探戈”伴奏音型,以富有民族色彩的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彩云追月》不仅在中国近代音乐中是一首出类拔萃的作品,直到今天依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是一首经久不衰的中国民族器乐作品。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聂耳改编的《翠湖春晓》和《金蛇狂舞》,这些都是发光发热的杰出作品,它们所具有的民族音韵扣人心弦,简明流畅的旋律里透露着曲作者超凡的灵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不论是西洋器乐还是民族器乐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创作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作的作品众多且艺术成果丰硕。这些器乐曲,或体现恢弘的爱国理想,或表达坚韧的民族精神,或传递美好的心声愿望,或刻画旖丽的风光景色,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时代感、和号召感,它们都是一个时代在音乐上的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这些作品中流淌、汇集。伴随着中国近代器乐创作领域地不断拓展,为此后中国器乐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梁茂春.音乐史的边角[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期刊类:
[1]王伟.丁善德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J].黄钟,2000.
[2]王春雨.论马思聪的艺术成就[J].艺术研究,2010.
[3]汪波.贺绿汀《牧童短笛》赏析[J].大舞台,2012.
[4]苏航.浅谈刘天华的二胡作品与演奏[J].戏剧之家,2020.
作者简介:王淑媛,1997,女,汉,籍贯:云南省昆明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云南省昆明市,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