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重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胡道明 李先进
[导读]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较差的重要原因,在于传统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存在缺陷。
        胡道明 李先进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较差的重要原因,在于传统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存在缺陷。从时代和学生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话语理念、实现教学话语的双向互动、创新教学话语转换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话语范式进行重构,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话语范式重构;高职院校;思政课;“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课教学过程是全程育人极其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师是全员育人的主力军,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而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在现实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是不争的事实,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遭遇话语困境是形成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笔者试图就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的重构进行分析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几点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就教于同行,期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释义
        话语是人们以语言媒介对外表达自我思想。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通过词的形式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即思想与语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同时,思想和语言也相互制约。思想和语言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直接体现是二者之间应当相互匹配,才能对事物进行完整的表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话语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桥梁,是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为理论术语,“范式”一词是托马斯·库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其著作《哥白尼的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中首次提出。1962年,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了范式理论。尽管库恩在表述 “范式”的含义时,前后显得不太一致,但总体来看,他将范式的使用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个特定共同体共有全部承诺的集合,即范式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价值、技术、信念、约定、方法等,另一种用法是前者的子集,即谜题解答的范例、模型、模式。”[[[]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7.]]库恩的范式理论问世以后,因其“没有狭隘和明确的定义限制,内涵和外延具有很强的容纳性和适应性”,[[[]杨怀中、邱海英. 库恩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及其人文意义【J】. 湖北社会科学,2008(6):101-104.]]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人文学科领域也得到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本文认为,将话语和范式两个概念统一于思政课教学的视域下进行考察,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可以理解为由思政课教学共同体(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话语本质、价值等方面全部承诺构成的整体,包括思政课教学话语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和共有的信念。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学话语范式之检讨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话语是灌输式话语范式,其典型表现为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按章节将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度地向学生灌输理论,并为学生确立行为标杆,对学生缺乏明显的启迪作用。在这种灌输式话语范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宰,学生只是作为“听众”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学的实效性较差。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此种话语范式的缺陷凸显,于是思政课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侃侃而谈,学生眼神迷茫”的现象。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教师而言,因缺乏理论的说服力而逐渐丧失对理论的自信和教学的激情;对学生而言,因教材内容的理论抽象性和教学语言的理论灌输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了。[[[]温美平.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范式的转换【J】. 思想理论教育,2009(15):66. ]]检讨此种教学话语范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话语理念存在滞后性
        由于历史教育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叠加影响,高职院校传统思政课教学理念呈现“文本”特点,传授知识以概念化、理论化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处于知识层面的垄断地位,拥有绝对话语权。教师的任务是灌输学生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全面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对话。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大学生求异思维和探究精神未得到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认识更加多元,知识获取更加便捷,需求更加多样和价值追求更加个性等特点。这些变化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预示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变化和需求,只有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才能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过程中教学话语存在单向性
        所谓教学过程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教学过程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是两方面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学相长是教和学矛盾运动的完美状态。但是,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际教学中,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设计到课程考核评价,都由思政课教师决定。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把课本知识灌输给教学对象,教师设计课程方案并进行教学,学生掌握了一般知识,如概念、原理等,并经过简单考核,教学过程就结束了。这种单向性的教学过程简单地套用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将思政课的综合培养目标简单化。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需要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化学反应,通过大学生一系列思维认知和实践活动才能达成。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达不到思政课之设置目的。
        (三)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授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立足于课堂教材,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独白”式的进行课堂表演,围绕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详细阐述,枯燥乏味的空话、套话和大话连篇。尽管部分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没有改变单一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大学生眼球,是故课堂上玩手机者有之,阅读专业书、课外书者有之,蒙头大睡者有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外乎死记硬背,考前挑灯夜战,力求考试不挂科。久而久之,学生自动把思想权力交给了教师,教师代替学生思想,学生能做的就是对概念、原理、规范的记忆和背诵。[[[]温美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话语范式转换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1):12.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让大学生实际能力与时代发展需要之间脱节。
        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育话语的失效无疑对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否定。根据库恩范式理论,当既有的范式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时,就必须重构新的范式。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缺陷,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不强,要求必须进行范式重构。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重构的路径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36.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网络交往和网络文化对这个群体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影响。现实中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如何做到“人耳、入脑、入心、入行”,真正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进而促进“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进行重构,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话语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认同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话语理念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处于范式核心层面的是科学共同体基础及其核心信念、价值要素。教学理念在思政课教学话语范式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方向,并引领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呈现出立体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学校的教学活动仅是其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以互联网为中介的社交网络颠覆了传统师生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权威性和对知识的垄断被消解,教师教学的主要作用转变为对学生的引导和促使其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日益为教育界所重视,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被人们所关注,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禀赋和潜能应得到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应得到充分重视,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高校思政课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大学生,他们充满感情、富有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和内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确立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学理论主张教育者主体和受众主体教学相长、相互作用。教育与被教育双方都是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出现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关系。”[[[]沈宝莲、常月. 关于高校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0)8.]]师生互为主体要求思政课教师改变传统认知中教师是知识绝对掌控者的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具有无限潜能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之间平等民主、互相学习的和谐氛围。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彻底改变自身在课堂上“独白式”的表演而学生却各行其是的难堪局面,主动让渡部分话语权,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多种教学形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等,方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尊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追求。“00”后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受网络文化影响较大,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追求,教师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不应横加批判和指责。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理科专业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普遍注重理性思维,注重事实论证,对数据敏感,反感空洞说教,对思政课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更加贴近学生兴趣、喜好以及实际需求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以及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使思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从而使学生感到思政课“有趣且有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性意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话语的双向互动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处于范式过程中的模式、标准、目标等是中间层面,是范式思想的实现路径,彰显核心层次的价值理念。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源于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解决当前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大学生实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为己任。”[[[]靳玉军、周琪.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2.]]传统思政课教学单向性的教学过程没有很好解决这一矛盾,时代发展需要将单向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双向互动式的教学过程。所谓教学话语的双向互动是指教学双方在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展开交流与对话,实现受教育者对于理论知识的内在认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教学话语的双向互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平等、民主、沟通、互动的氛围中,开展互动式教学,达到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与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升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认同,从而达到思政课教学和“三全育人”目的。
        首先,实现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双向互动,应做到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思政课教材内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的高度凝练。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比较晦涩,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着眼于理论表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教材语言天然是带有抽象性的理论品格,与大学生的接受意趣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李国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特质与内在诉求【J】. 思想理论教育,2008(3):63.]]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社会实际,将教材内容中的理论话语能动性地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掌握的生活话语,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建立桥梁和纽带,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而达到思政课教学之育人目的。
        其次,实现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双向互动,应做到教师的命令性话语向师生间的互动话语转变。高职院校中,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只关注课程的考试分数,认为思政课只讲大道理,没有实际用处。因此,针对“00”后大学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恰当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触动学生思想的话语范式,摒弃传统教学中命令性话语范式,用大学生感兴趣和接地气的网络流行话语、生活用语来与学生沟通,阐述理论。同时,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和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线上线下形成合力、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适应教学话语转换的教学方法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连接特定共同体和外部世界的操作方法、策略等是范式的具体层面,它受核心层面和中间层面的统摄,决定着后者的实现程度。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而影响教学理念的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话语理念的实施,双向互动教学话语过程的实现,都需要对“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众人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教师的教法和促使学生创新学法,最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创新教师的教法。思政课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边精神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产生积极正面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应当摒弃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年龄、专业以及党情、国情、世情等情况,在优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辩论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途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有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认同,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起来,学会用专业术语讲解教学理论,将本专业领域内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作为案例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的感性表达与思政课的理性表达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家国情怀。
        再次,促使学生创新学法。思政课教学话语转变的思路在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让渡自身部分话语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是其话语权实现的关键。为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如案例讨论、主题演讲、辩论等,让学生感受到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过程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同时,应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把过程学习和结果考评相结合,更注重过程学习,倒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来说,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祖国的大地上感受这片热土的脉动,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前进的方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立足于时代,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通过思政课教学话语之重新建构,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饱含时代感,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三全育人”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