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娟
河北省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050400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应当厚植国家意识和人类情怀,认同职业选择,维护职业尊严,提高学识,提升道德修养,表里如一;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人文的力量,引发学生真诚的信仰,把人文教育自然渗透入课外活动环节,完善教学实践反思与督导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人文实践
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实践水平的提升不仅涉及到通过教师自身的读书学习来积累人文知识,还涉及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体现、运用、反思与改进。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文素养准备
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德育指南》),明确了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6]笔者认为,为了更好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国家意识与人类情怀
我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思潮,网络上也有各种的言论。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当坚持独立思考,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确把握国家发展现状,正确认识党在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言论的消极影响,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社会发展观。同时,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事实,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等全球性问题正在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不仅要有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更要有全球意识和人类情怀,不仅是国家公民还是世界公民,应当以“类主体”的意识和观念关注世界。
2.职业认同与职业尊严
教师职业是受人尊重的职业,这个职业在文化里也逐渐具有了其当然的规范意义。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是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失去了热爱就失去了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尊师重教是政府的责任。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遵守这个职业的操守,认同职业选择,维护职业尊严。不管社会上对教师有什么议论,我们教师本身要维护教师荣誉,以自己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挚爱忠诚履职,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优异成绩赢得社会的尊重与信赖。
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助益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不开平时长年累月在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与积累。多读经典,厚实涵养,自有课堂上隽永、严谨、自然的生动表现,才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与信服。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志趣高雅、中正重义、扶危济困的人。教师的师德风范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文化传统的代际传递、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这也是教师职业迷人的地方。
4.以人为本,表里如一
此处的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存在是教师存在的意义所在。爱学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成分。教育是爱的交响乐,是师生心灵交汇的际遇。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对学生进行方向性指引的职责,意义更为重大。自由、民主、平等、尊重、团结、担当、参与意识、规则意识等等这些现代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需要我们以爱的名义在课堂内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每一个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要深化对这些概念背后的理论的认知与领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实践
《德育指南》提出要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学校管理、社会协同等几个方面设置了实施路径、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1.课堂教学环节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把自己的人文素养融入进去,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具体来说,在备课环节要做到较好的备时事、备学生、备教材:把最新鲜的内容加进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殊性特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人文素养提升要求;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人文知识有效对接,做到自然而然,不牵强附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知识点的人文蕴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人文的力量,引发学生真诚的信仰。
2.课外活动环节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节日教育、仪式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的读书会活动,成立社团组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博物馆、瞻仰革命纪念地或革命烈士陵园(墓)、参观新农村建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家长群,积极引导家长的观念,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文素养都将大有用武之地,不刻板、不教条、不机械、不牵强,把人文教育自然渗透入课外活动环节。
3.完善教学实践反思与督导机制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文素养,完善教学实践反思与督导机制是必要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以教学日志的形式反思和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环节在知识积累、理解精神、灵活运用、实践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文素养提升的目标、路径与方法,久久为功,必有所成。学校的相关组织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以及教学活动评估等形式,结合听课和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坦诚、友好的交流,集思广益,帮助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
e/A06/s3325//t20170904_313128.html,2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