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策略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样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吴志红
[导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吴志红
        安徽省歙县中学 安徽歙县 245200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就是结合阅读文本,精心设计一定的阅读议题,并紧紧围绕此议题,将具有相关性的文章进行整合,形成一定的群文阅读材料,最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完成学生的群文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构建,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群文阅读策略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样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样化研究
引言
        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语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阅读相互关联的多篇文学作品或文章。群文阅读是一种在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的新方式,群文阅读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速度,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质量,在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
1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分析
        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语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终生爱学习的好习惯,有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也使当前高中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素质教学的要求。所谓的群文阅读就是针对一个阅读主题或者一篇文章教学阅读引导,学生能够对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式有着一个基本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群文阅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建立一个相对准确的思想观念。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让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形成一个新的认识,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群文阅读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文章,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大量的接触到课外读物,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有阅读意义的书籍,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2群文阅读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样化策略
        2.1合理规划群文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群文阅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在挖掘语文知识重要力量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群文阅读空间,围绕具体的议题进行阐释,促使学生思维形成质的飞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使群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教师可以以“求学之道”为议题展开问题探讨,将《孙权劝学》《秉烛夜读》《劝学》和《师说》等文组成群文阅读,温故知新,逐步引领学生对“高中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自我认知。围绕这四个文本内容,教师设置问题: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如何高效地面对高中学习?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等等,以问题推动学生参与到这四篇文本的阅读学习中。进入群文阅读学习情境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合作学习,相互之间主动质疑,针对“求学之道”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协作,活跃了思维,提升了思维品质。群文阅读学习不仅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也让学生带着良好的心态走进课堂之中,提高了阅读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2.2围绕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言美、思想美、结构美等深入探究,可促使学生的审美经验得到丰富,审美能力得到逐步提升。首先,比较。不同文本具有差异化的写法,表达了个性化的情感和主旨。即便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内对审美的理解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比较、感悟文本语言美、形象美的异同,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其次,整合。通过全面的比较之后,就需要利用整合环节来总结、提升比较的结果,这样能够更加高效的激活学生的思想与审美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习高一语文《荷塘月色》一文时,朱自清先生用“歌声”比喻“清香”,用“名曲”比喻“光影”。很多高一学生由于审美能力不足,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实,本种叙述方式属于通感手法。荷花的清香很淡,却又给人以无尽的享受,和远方歌声给人的感觉十分相似。通感手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中,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古典诗词引入进来,学生通过综合阅读和对比,即可更加深刻感知文本的语言美和思想美。以《玉楼春》《独坐敬亭山》等古典作品为例,皆以有情之灵转化无情之物。学生通过对比品鉴欣赏《荷塘月色》中的相关段落,能够更加高效的理解通感手法,也可对文本中月下荷花的韵味有更深入的品味。
        2.3针对教材内容选择阅读文本
        以往在开展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对于阅读文本的选择往往具备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所以在此情况下则会产生文本内容和高中语文教材中内容之间彼此脱离的情况,一旦如此,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之中,则难以做到充分理解相关的知识,也难以促进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可见,上述教学方式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之中并不可取。而若想改变上述情况,在现阶段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还务必要做到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来合理地选择阅读文本。以主要的方式来说,一方面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应确定好本次活动的主题,而后再合理地选择适宜本次主题的阅读文本,同时还需构建各种阅读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能够加以组合阅读。而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也能够渐渐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深化自身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而这也能够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途径。
        例如,在开展《水调歌头》一课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则应为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文本,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能够将“一轮明月”作为本次的议题,带领学生参与至此群文阅读活动之中,让学生以“月”这一景象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及分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现的是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则表现的是一种独自饮酒的孤单落寞感。“月”所蕴含的情感尤为充盈与丰富,所以若能够将此作为本次的议题来进行拓展,那么不但能够使学生探寻到各种创作环境之下古诗词的相似点,也能够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之中感知到不同阅读文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也可使学生掌握到群文阅读的有效方式,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体而言,集体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改革和能力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改革和采用小组阅读教学的新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充分利用小组阅读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蒲雪咪.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应用策略[J].语文天地,2020(01):50-51.
[2]赖慧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19(11):55-56.
[3]张正英.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3):153.
[4]王文东.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2019(07):130+132.
[5]邓颖.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J].读写算,2018(1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