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赖美娟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

        赖美娟
        永定区抚市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均有积极影响。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其学习质量通常会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造成直接影响。故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十分必要。数学作为一门和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有交到关联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理解难度,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有重要帮助。鉴于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关联,从而使得数学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应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立足于生活化角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是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从而充分贯彻“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进步和提升。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分析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抽象性、枯燥性。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思维能力弱、生活经验少,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理解难度相对更大。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以填鸭式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通常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容易降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则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进行融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并可以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这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2.1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知
数学是一门和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情况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生活情境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促使学生主动发参与学习,并在生活化情境中获得更丰富、更积极的学习体验;同时在生活化情境下,数学知识能够以形象、生动、具体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感知知识,这对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重要帮助。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时上册《减法》时,为加深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减法”的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作为课堂导入,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减法”的知识;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动画片片段,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以喜羊羊为切入点位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如“喜羊羊在森林玩的时候,遇到了一颗很大的苹果树,他非常开心的摘了一大袋子苹果回去要分给其他小羊,到家后喜羊羊数了数,总共摘了9颗苹果,他很快开心的去喊其他小羊一起吃苹果,然而回来的时候发现袋子里的苹果已经被懒羊羊吃掉了2颗,此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在黑板上列出公式‘9-2’;见此状况,喜羊羊赶紧把苹果分给了美羊羊3颗,此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公式‘9-2-3’。”在创设好故事情境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算一算袋子里总共还有多少苹果。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情境中更真实的感受数学减法过程,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和应用数学知识。
2、创设生化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引导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合适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知识探究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主动思考和探究。但需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不能太简单,也不可太复杂,以防因问题过于简单而达不到教学效果,或者因问题较难而打击学生信心,充分发挥生活化问题情境的价值。
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时,该章节的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并掌握克与千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应用克和千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可以围绕教学重点及学生情况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带领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大家掂一掂我们手中的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有学生说:“数学课本和练习本都不重。”也有同学说:“数学课本比练习本重一些。”还有同学说:“我感觉数学课本有三个练习本那么重。”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过程中用到最多的词汇“重”;此时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几张超市购物中常见的物品,如一袋子苹果,一瓶饮料等等,并在物品上标注上重量500g,1000g,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平时逛超市的时候发现很多物品都是用的千克(kg)表示,还有用斤表示的,那么克和千克之间、克和斤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为引导,提升学生的探究欲,并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感知克与千克间的关联;然后教师可以再以学生熟悉的问题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对于克与千克的掌握和应用,如:“老师的体重是46,那么应该是46千克,还是46kg呢?”、“轩轩昨天在超市买了一斤评估,应该是用1kg表示,还是500g表示呢?”以这样生活化的问题来进一步强化联系,可以增加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度,巩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
3、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一门和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数学问题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将传统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容易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爱华.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03):103-103.
[2]范士锋, 张静.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7, 603(20):89.
[3]张贻群.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48):296-296.
[4]朱红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 000(004):124-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