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琨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数学活动经验”已经成为数学课标表述中的关键词。《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首次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正式写入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标准》还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我们的基础教育成绩斐然,却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着眼于现实,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来看:
学生方面,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自己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没有头绪,若老师或家长稍加提醒,读读题,或者是提示他画一画,便豁然开朗。再如,在中学入学测试中,解方程学生得分率不超过62%,后来调查发现,小学只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方程,方程的意义,会用一步或两步求方程的解,中学入学要求是学生能解两三步的方程。在小学,只是机械的记忆了解题的方法,学生缺少对方程作为作为一个刻画等量关系的数学语言的深入理解,只知道从简单的算式关系上去理解,稍复杂即不知道如何入手,这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学习支撑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分析发现,学生缺少了一些内化的基本的活动经验,导致他在数学学科上发展状态欠佳。
教师方面:
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只停留在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上,停留在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分析上,很少能从数学角度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分析与联结。即学生生活中和原有的一些带有个人认知特征的经验在学习新知识时没有受到重视。在考虑如何学习新知中,更多的关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活动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是当前备课分析中的一个普遍缺失。同时,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有对数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意识,但是苦于自己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教材解读的不足,造成教学设计上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决定开展 “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研究,我们相信教师将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观念渗透在每堂课的教学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会逐步建立,其数感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也会在数学活动经验的创生中得以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视角下解读教材呢?《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用好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读懂数学教材,成为教材编者的真正知音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读懂教材,我的体会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书本到学生,从教材到课程。即采用:“通读”——“品读”——“精读”——“延展阅读”——“针对阅读”五个步骤进行教材解读。
1.通读本册教材——找出与本册教材匹配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结合“成师附小学生年段特点”的研究,初步构建学生的学科活动;和本期数学活动经验重点培养的目标。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材解读为例,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1)找到全册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2)结合“成师附小学生年段特点”的研究,初步构建学生的学科活动;制定本期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点培养的学习品质。
(3)在教材解读时,对学生的活动经验进行“数学化”的解读。
①找出学生原有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学情分析”需要梳理出孩子在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中,学生的原始活动经验。比如:学生在前四年多的数学学习中积累了必要的相关数学知识(长度、面积、研究长方体特征与表面积、比大小)和丰富多样的探索、研究图形知识的活动经验。
②找出这节课中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而产生的一些体验和意识的积累,形成本节课的基本数学经验。那本课的提升点就是激活原有的经验,这些经验或许是正确,或许是不完美的。
③找出学生原始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经验的联结点。使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得到升华。本课的提升点是:让学生借助这些经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品读一个单元——了解这个知识点的编排体系,前后内容联系。
3.精读本单元的重点课——从“四基”解读教学目标;读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路径;读懂概念背后蕴含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
把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学习目标落实到每节课中。把学习目标分解为四项:基本知识目标、基本技能目标、基本活动经验目标、基本思想方法目标。促进老师在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的设计时,对基本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做梳理和关注。
4.延展阅读——读出知识的延伸点,能力的拓展点,丰富课程的内容。
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目标指引下,拓展视野,使自己亲身实践、经历和思考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种经历生成的思想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对于教师个体而言,研究教材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经历、经验,这种经验是我们附小数学组老师的一种感受、理解、领悟、体验,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5、针对性阅读——带着疑惑、不解、问题,读《课程标准解读》、《教师教学用书》或其他参考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它既是教材的说明书,又是教学的指导书,因此,在进行教材解读时,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能给教师带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通过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可以了解教材是如何体现和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清楚各部分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明确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以及每一道例题、习题的设置意图。阅读《教师教学用书》需要注意的是:最后先研读课本,再阅读《教师教学用书》,以便自己较为清醒地将教材的实际表现与编者的意图加以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其他的参考资料,如网上查找的。这有利于教师广泛吸取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缩短自己的摸索进程。
任何一个高效的课堂,最为首要的就是真正把握准教材,就是真正把握准教材的纵横联系。这个研究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一定要真正的吃透教材,真正的把握理解编者的意图,解读清楚教材的前后联系。这样老师才有系统的认识,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构建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