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德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初级中学 545314
摘要: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课堂互动与沟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甚至还有可能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巧设提问是大多数学老师的教学法宝,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提问技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掌握。相较于基础性的小学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知识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对数学知识抽丝剥茧,循序渐进,以此构建良好且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数学老师应充分掌握提问技巧,结合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维朝着自己提起设定好的教学目标迈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方式
(一)迁移式提问
通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初中数学中的大多知识,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基本大同小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基于此,数学老师可以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提问,并导出新的知识。通过迁移式提问,可以带领学生从一个知识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以此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1]。比如,在讲解“分式的约分”这一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分数的约分展开回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以往掌握的相关知识迁移到分式上面。数学老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提问:“什么叫分式约分?”、“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对约分的最后结果有什么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实现了新知识的同化,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且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将所有知识点加以总结和归纳,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发散式提问
所谓发散式提问指的是恰到好处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发散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从多角度出发,以此发散学生思维。在思考过程中, 学生需要将以往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发散式提问有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与轴交点”相关知识点时,数学老师可以采用发散式提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相关问题可以改为“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等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三)递进式提问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思考问题时往往找不到切入点,尤其是稍有难度的问题,更是不知所措,即便是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在面对一些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也很难一下击破。因此,每当学习一些重难知识点时,大多学生一时不能理解,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数学老师应对当前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对教学课堂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学节奏,找准时机,巧设提问,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提问,一一化解知识点中的重难点,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向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2]。比如,在学习“正多边形”相关知识点时,数学老师找准时机,巧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正多边形吗?”学生:“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老师接着提问:“那么我们之前学过的菱形属于正多边形吗?”学生:“不属于,因为正多边形不仅各个边相等,各角也都相等。”关于正多边形,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接触,在巧设提问时,倘若老师采用直接抛出问题的方式,如“多边形相等就是正多边形吗?”过于直接的提问方式,不利于学生进入深度思考,启发效果不明显,通过逐层递进式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以此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一)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巧设提问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点多以启发性为主,趣味性知识几乎与数学学科不搭边,这就容易使学生降低学习动力。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逐个击破知识点中的重难点。那么,该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在教学环节中设置疑问,不仅是师生沟通,拉近彼此之间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问内容需要老师精心设置,既贴近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探究中,又需要具备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的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比如,△ABC原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AB=AC,不幸被墨水涂没了一部分,只留下底边BC和腰AB的一段,我们该用什么办法将原来的三角形画出来?同时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罗列出来。通过这种趣味性提问,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而且课堂教学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定向点拨,以此启发学生思维
什么是定向点拨?定向是指确定方向和目标,点拨是指启发、引导,合起来就是,在实际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思维向着设定好的目标前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设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问题的答案即是老师提前设定好的方向和目标。在设置提问时,为了防止学生回答问题时偏离目标,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对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提前预测,之后制定相应的引导方案,从而对学生进行定向引导和及时点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逐步朝向老师提前设定好的目标迈进,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4]。比如,在引出“圆”的定义时,老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提问:“同学们,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圆形。”师:“如果将车轮换成其他形状可以吗?比如说换成四边形或三角形?这样是不是更有个性呢?”学生:“不行,这些形状无法完成滚动动作。”师:“那么,如果将车轮形状换成椭圆形行不行?”学生:“不行,这样在骑行过程中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师:“那么,什么样形状的图形才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状况呢?”学生:“轮上的点到轴心等距。”通过这种提问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圆”的定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跟随着老师的引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是为接下来的教学得以高效开展做了良好铺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从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便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和技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此外,在课堂中巧设疑问,可以有效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在老师明确的引导下,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其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千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与实践[J].文渊(中学版),2019,(7):257-257.
[2]苏云吴.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J].神州(上旬刊),2019,(20):184-184.
[3]杨斌.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J].名师在线,2019,(27):58-59.
[4]唐祚英.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提问技巧及实践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