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国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诞生了多种新型教学理念,为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在小学教学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可遵从尊重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教学活动。班主体是学生知识传授及班级管理的主体,其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时间最久也最为频繁,因而班主任能否掌握科学的沟通方式,决定着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基于此,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引入柔性管理模式,从而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柔性管理
面对当前小学教育逐步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小学教师逐步将柔性思维融合于班级管理过程中当中,并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柔性管理的实现,可对以往教学中师生的地位进行扭转,教师可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心理波动,可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真挚与真诚的关心关怀,这对学生的综合化与全面化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1.柔性思维及其特征分析
1.1柔性思维的内涵
柔性思维是指教学管理中增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将学生作为教学考量重要因素的思维模式。将此种教学思维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可将以往师生间的上级与下级关系进行转化,将双方置于平等的地位层面,可增进班主体及学生之间的融洽度与亲密度。同时,应用柔性思维进行班级管理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高,可使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目的性,可于高效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2柔性思维的特征
1.2.1平等性
柔性思维在教学中的融合,可使教师时刻以平和的心态、在尊重且平等对待学生的前提下展开班级管理,可营造更加融洽与通畅的沟通环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属于朋友式的交往关系,可通过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知识,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柔性思维的引入,可改变教师的管理心态,不会出现打骂、体罚等强制性的管理行为,可通过更加柔性的管理防止学生极端行为的出现。
1.2.2主体性
柔性思维与教育管理的融合,会对学生的地位进行转变,将之由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下提升至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层面,不仅享有建议权,还具备一定的决策权。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学生提出的意见为依据进行管理制度或决策的制定,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得出最终决策,从而可保障制度及决策的制定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成为助力学生素养提升的有益手段。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开展柔性管理有效运用的路径分析
2.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机制
了解学生基础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班主任可在掌握学生基础情况的前提下实现班级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需要通过条例的约束方能实现学生价值理念的正确树立。然而若是教师所制定的管理条例强制性过强,也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产生限制,从而难以实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目标。为此,教师可在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当中将柔性思维引入其中,对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广泛的收集与详细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系统且更具人性化特征的班级管理制度。
一方面,教师可以班级管理制度为主题召开班会,引导学生充分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详细描述其对制度的诉求。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教师要确保制度的严格与全面落实,确保制度的执行公平公正。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基于平等、尊重的原则进行制度的执行,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循班级制度,班主任也要以身示范,影响与带动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执行班级管理制度。
2.2确保班主任榜样模范作用的有效展现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想象力极为丰富,思维十分活跃,然而其思维发育成熟度不高,直接体现是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为此,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在教育环节中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久,与学生家长相比,班主任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甚至更强。正因如此,班主任应对自己的职责进行明确,端正教育态度,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与有效沟通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引导与帮助。如组织班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班主任要立足平等的层面,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问题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理解学生的处境,实现柔性教育优势的有效展现,避免学生对班级管理产生抵触情绪。此外,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应遵循人本原则,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展开差异化的管理,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进行教育重心的调整,实现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更好引领,保障所有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重视班干部的科学筛选
班干部是小学班级管理的辅助者,可在其帮助下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简化管理难度,也可通过班干部强化班级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通过凝聚力的提升以及合力的形成,带动班级所有学生实现同步发展。为此,教师应重视班干部选举工作,不能仅以个人喜好确定班干部人选,而是应将柔性思维融入其中,遵从班级中所有学生的意愿,通过学生选举的方式选出学生认同的班干部。为确保班干部筛选的科学性,选举过程中班主任不应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应对学生的号召力与同学团结能力作为衡量的核心,筛选出乐于帮助同学、具备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同时,在班干部选举时,班主任应为学生预留展示自我的空间,使之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获得学生的认同。此外,班主任还应将柔性管理思维引入班干部选举过程,通过投票方式由学生推荐班干部,由班主任公开唱票,以使选举过程公正、透明,为班级所有学生的协同化发展提供保障。
2.4密切关注学生心理活动变化
小学阶段的教育任务量相对较少,学生学习负担并不高,因此,班主任应于日常教学之余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信息时代背景下,复杂的外在环境及纷繁的网络信息会对小学生的认知理念及价值观念带来不利影响,为避免学生思想走入误区,班主任应将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的关注作为班级管理工作重点。可采用定期谈话活动召开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了解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并针对性给予可行性的帮扶,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好不泄露学生隐私,以柔性思维的引入确保营造一个平等沟通与交流的氛围,通过对学生隐私的有效保护取得学生对班主任的信赖与认同,从而使学生能开心扉地诉说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此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应与学生家长保持持续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对策,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产生有益促进。
结语: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除了是学生学习的监督指导者以外,还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发展情况,由于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度高、自我意识强等特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对学生给予充的尊重,在柔性管理思维的引入下实现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与真诚交流,从而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抵触心理,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基础上、在班主任的引导示范下、通过学生推举选出的班级干部的辅助,对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奠现.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策略[J].文学少年,2019(3):1.
[2]钟倩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文存阅刊,2019(9):92.
[3]刘艳丽.柔性管理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渗透[J].文渊(中学版),2019(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