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
四川天府新区万安中学 6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成长中成为一个品德高尚、道德优良的人。初中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处在青春期,思想活泼且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光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家长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协作才能够完成。
关键词:家校合作;初中;德育
现如今,在很多初中学校里,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老师还是以讲授科学知识为主,却忽视了德育教育[1]。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生活中,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品质。同时又由于在当今社会上,信息繁多复杂,一些不良的事物会影响着初中生品格的形成[2]。因此作为老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帮助同学过滤掉一些不良的信息。而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多的关注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3]。所以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采用家校合作的这种教育模式,共同努力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品德高尚、道德优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家长学生共参与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他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就缺乏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引导。又因为有些家长德育教育思想淡薄,认为孩子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同时又由于有些家长工作繁忙,无时间顾及孩子。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家里都是放任自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加上现在互联网的极度发达,初中生在上网时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而家长又不善于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最终导致初中生会被这些不良的信息带到深渊。初中的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有些家长缺乏与孩子进行沟通,导致很多学生经常顶撞父母,不听管教。因此为了改变以上的情况,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
二、学校定期举办德育教育讲座
因为现在有很多家长并不明白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些家长眼中,认为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学校的事。所以作为学校,要定期举办德育教育讲座,并邀请家长和学生们来参加。通过德育讲座,老师可以告诉家长们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例如在讲座中,老师可以讲一些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在讲座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们相互吐露心声。比如老师可以让家长讲述一些自己小时候的艰苦生活以及在培养孩子阶段的心路历程等,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目前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对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有什么意见等。这样在相互交流的模式下,家长和学生相互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对于家长日后能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三、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缺乏与老师的沟通,这就导致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是怎样的。同时又由于有些老师缺乏责任心,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误时,只是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而没有将学生发生的问题反馈给家长。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针对同一个错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学校,老师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在家里,家长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一无所知。这就导致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方面的灌输。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现象,家长与老师必须要进行广泛的沟通,才能充分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微信构建一些家长群,老师在群中可以将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学生遇到的问题告知家长。家长则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时,可以通过微信群与老师进行沟通,老师在学校根据工作经验来为家长提供良好的对学生引导的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能够帮助初中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道德优良的人。同时通过德育教育的培养,又能够促进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深入展开是十分有必要的。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培养,除了老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以外,在家里面的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侧面引导同样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整个德育教育的培养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同时定期举办德育知识讲座,告知家长德育培养的重要性。最后,老师与家长还要加强沟通。相信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下,在德育教育方面,初中生必定会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云.论家校合作在初中德育中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17.
[2]孙艳梅.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15):143-144.
[3]宋昌银.高中班主任开展家校合作优化学生管理对策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