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晗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德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形成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基于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探析,深入探讨了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中“立德”与“树人”理念的深刻内涵,从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德、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三方面塑造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并阐述了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具有丰富人才培养目标、指明青年德育方向等时代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德育;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德育工作,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第2页。]青年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德育工作,并在不同场合对“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刻回答,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
一、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价值遵循: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青年工作而产生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原则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角色定位、青年的成长成才路径以及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的具体论述和具体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青年,指出青年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注重对青年开展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信任青年,严肃地批评和热情帮助青年,以及做好青年领导工作的论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赢得青年”的青年观提供了价值遵循。
首先,马克思将青年的角色定位为“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410页。]。这其中所指的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就是指青年的教育。他们认为青年身上具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全人类解放的全部希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依靠青年人的不断推动,也就是说青年人的觉醒和进步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教育分为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三方面,认为要使青年全面发展,培养青年成长成才,应该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再次,由于青年人可能会出现意志不坚定、革命意志左右摇摆的情况,所以提出要在相信青年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严肃批评和有耐心的指导相结合,从自身出发,言传身教的对青年进行热情帮助是马克思恩格斯加强青年工作领导的重要方式。
(二)理论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共产党人就在不断遵循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并且根据中国具体国情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中国青年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青年工作。1957年,毛泽东曾有过著名言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0页。]这句话表明毛泽东青年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并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在青年工作中,毛泽东强调要注重青年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邓小平在毛泽东青年观的基础上指出青年是我们未来一切事业的继承者和生力军,对青年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四有新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年人的发展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创新德育方法,提出要说服,要旗帜鲜明,要用事实说话。江泽民同志继承我们党重视青年的优良传统,在北京大学校庆10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指出,“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页。]认为青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提出青年素质的提高与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要注重青年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统一,并且要引领青年树立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胡锦涛在继承前人青年观的基础上,使青年德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胡锦涛充分肯定青年的地位和作用,他提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提出“德育为先”青年教育理念,并提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不断地鼓励青年,支持青年,帮助青年。
二、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的精神实质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并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生成长成才,是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
(一)“立德”理念下的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
1.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虽历经历史变迁,但仍然持续焕发民族奋进的光芒,是每个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德,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教育,可以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活力,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还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使我国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伟大认识工具,所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告诫全党:“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就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其进青年学生的课堂、教材和头脑,并能够用这种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
3.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就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树人”理念下的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
1.树有理想信念之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树有理想信念之人,也就是指内心怀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0页。]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所以青年从小就要有理想、立志向,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理想信念,并锐意进取,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理想中,为最终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2.树本领过硬之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要想实现个人理想以及推动国家理想的实现,就一定要实干,脚踏实地的练就本领。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代青年人练就本领、接力奋进。增强青年本领,就要引导青年求知、求学,提高个人素质,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接受重重考验,打好扎实的基础,继续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向前。
3.树敢于担当之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一代在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中被寄予厚望,他们必须敢于追梦,敢于担当,敢于扛起重任。要培养青年人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在最应该奋斗的日子里不留余力、不留遗憾,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民族、之国家,用青春梦谱写中国梦。
三、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是新时代下青年德育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它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条件下根据青年的特点和变化而提出的德育思想,在新时代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丰富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当今世界,全球化使得多样文化交织碰撞,不可避免的对青年思想产生影响,是青年很容易遭受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阻碍青年成长为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丰富,既包括立什么样的德,还包括树什么样的人。一方面,要求广大青年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将之运用于实践;立足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工作要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与最大担当。“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的确立,能够丰富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目的。
(二)指明了青年德育的方向
青年德育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是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继承和发展了党之前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和发展的,其“立德树人”理念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以“立德”为基础,以“树人”为目标,始终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而努力,体现了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的指南针,为新时代开展德育工作产生强大引导力。
参考文献:
[1]高政,胡金木.习近平新时代德育工作重要论述及实践要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1):44-50.
[2]王慧娟.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J].当代青年研究,2019(01):20-25.
[3]石书臣.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思想[J].教学与研究,2017(01):30-38.
[4]戚如强.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精神实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7):35-42.
[5]陶陶,付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精神实质与时代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6):31-33.
[6]牛亚津.习近平青年德育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于潼.习近平青少年德育观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张晗(1997.01),女,汉族,河南长垣人
工作单位:郑州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