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是关键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杰
[导读] 论述地理思维的内涵

        张杰
        深圳市翠园中学  
        摘要:论述地理思维的内涵,地理思维与地理教学的关系,从四个方面阐明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学会创造
1、地理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概括的间接反映;是对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是通过概括、推理、判断,由此及彼的反映。
        地理思维是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能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和地理规律进行概括的间接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深刻性等特点。培养学生地理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综合性,避免只注意个别要素和个别部门而忽略其它要素,顾此失彼;同时引导学生辨别地理区域的差异,掌握区域特征,以利于因地制宜的利用,合理布局,发展经济——区域性,防止学生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此外,在认识广阔的、多样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时,引导学生思维时间、空间分布,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广阔性;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常常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因果的联系,在教与学中更应该运用推理、判断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地理思维的一般过程是借助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从而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地理规律。
        地理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发展学生地理智能的核心所在,与人的感知觉、表象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本身更全面、更深入认识,学会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地理思维来实现。
2 地理思维与地理教学
根据不同形态,地理思维可分为三种:
(1)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对于初中同学,通过动作思维更易理解有关地理概念地理知识。如沙盘游戏教学,学生在玩沙中学习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及特征、地形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中国三级阶梯的特点、流水侵蚀地貌形成等立体概念,寓教于乐,玩中求学。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为主,配合野外考察。学习岩石和矿物的识别鉴定、地质构造与了解地貌等,将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必能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规律的认知。深圳市罗湖区组织学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野外考察,即是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的最好事例。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现在也列入到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中
(2)形象思维——依靠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最大特色之一,加强地图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对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高中等值线图的判读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结合简易版图,借助形象思维,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2011年江苏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



有多个难点,主要集中在最后一个问题:从④到瀑布之间如果绘制一个简要剖面图就迎刃而解了。
(3)抽象思维——依赖概念、判断、推理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借助词语、符号来思考同题的,也称词语逻辑思维。
例:见下表判断A、B、C分别是中国、加拿大、日本中的哪一个国家


∵日本地狭人绸∴C是日本
∵加拿大地广人稀∴B是加拿大
A人均耕地0. 08公顷/人,就是中国
        用这种的逻辑推理形式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会比较有效。
        当然各种类型思维是协同作用的,尤其对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多以运动思维、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上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再造性、创造性思维……
3、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思维训练的结果。日常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教学的内容与主体。
        以高中地理的教学为例,由于知识较抽象,如果平铺直叙不注意内在逻辑关系讲述,学生可能晦涩难懂,记忆发生困难。如果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概念、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对地理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做好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1)精心设计导言,吸引学生思维。
        好奇求知是地理思维培养的内在动力,老师在设计导言时精心设计,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主动探索。如讲述农业概述,一开始用电脑多媒体打出农民耕作、牧民放牧景象,让学生讨论总结农业生产概念,再用两幅野猪和家猪的图,让学生对比讨论野猪和家野的生长过程有何不同与相似之处,学生在侥有兴趣的讨论基础上,得出农业生产的基本性质特点。
(2)巧妙运用启发,引导学生思维。
        启发提问是培养训练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方法。如何启发?启发的技巧与艺术,关键在教师语言艺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提问要求准确,有新意,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设计问题的答案要兼顾单一性与多样性,留给同学的思维空间要较大。从而使启发提高与学生回答顺理成章,学生便不必死记硬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讲到地理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教师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来启发学生分析。垂直地带性规律的表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规律产生的原因-“人间”与“山寺”间差别的地形因素的影响。
(3)运用思维规律,帮助学生思维。
地理思维的一般过程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这些思维规律,帮助学生思维。如在讲述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中的气候因素与水源因素时,可利用对比法,找出气候因素中降水与水源因素的差异,加深对气候因素、水源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如在对比农业概念部分;农业的生产对象是动植物,而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具有自然的过程与社会经济的生长过程,所以农业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密切联系的部门。从上述的概念学习中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这是概念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地理思维。再如,讲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规律,可由黄赤交角人手,发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再将每个特殊时间作为特例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结合绘制草图说明,得出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极递减。同学们从中学会了规律的由来、信息的归纳,同时也懂得画草图在地理学中的妙用。
        由于有了基本的地理思维,学生记忆方便,当堂的掌握率高,当堂测验达标人数达90%,比不注重地理思维培养的同一节课内容,达标率高了30%.
(4)开展第二课堂,延续学生思维。
        第二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如知识竞赛、教具制作、小论文撰写、野外考查、专题讲座、活动课等等,增加了教学直观性、实践性、运用性,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运用地理思维,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部分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化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最终也增进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总之,要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地考察、激发灵感、提高素质。例如杨文楷同学利用地理知识探究内涝原因发明《防内涝智能下水道疏通预警系统》获深圳市第36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创造。21世纪的素质教育,使得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完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之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