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余婷婷 顾艳
[导读]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教学事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余婷婷  顾艳
        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级中学        湖北 宜昌 443199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教学事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生活化教学这一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并且逐步成为了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在加深学生知识理解、记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就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不少教师依旧采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依照应试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导致课堂过于沉闷、乏味。长期处于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对地理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参与到地理学习与探究之中。显然,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对此,在新时期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优良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高质量地理课堂的构建。那么,在实际的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呢?具体如下。
一、巧设生活导入,吸引学生关注
        课堂导入犹如音乐剧序幕,只有揭开了序幕,音乐剧才能够正式进行。在新课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导入可以全方位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对此,新课改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尝试从课堂导入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导入设计,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后续学习之中,为地理学习的深入创造良好条件[1]。
        例如,在教学《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知识内容时,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设计以下导入语:“同学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大自然!(同时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一些图片,如马尔代夫、南极企鹅以及北极熊等)”此时,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视线纷纷落到了大屏幕上。于是,教师把握时机,继续引导:“在刚刚欣赏的几幅图片中,实际上都隐藏着一定的危机:我们的科学家预测马尔代夫在几十年后会被淹没,企鹅、北极熊的数量逐年减少,直至二十一世纪末,北极熊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这些危机与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的场景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醒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地理课堂,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的产物,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情境教学法与生活化教学进行融合,为学生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有效降低地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将生活化情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那么就必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境,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2]。
        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对区域带来的影响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选择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探讨当地面临的环境问题。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教师再展示各个地区所面临环境问题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比对、分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并探讨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如此一来,不仅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进行了革新,强化了地理教学实效,还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生活现象和问题,进而不断促进其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设置生活作业,拓宽学习思路
        在结束课堂教学后,教师往往会为学生设置与教学内容和主题相符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以此实现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这点也不例外。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为学生设计习题、背诵等作业,长久地采取这一形式进行作业设计,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心理,进而以应付的态度完成作业。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可以对作业形式进行革新、完善,为学生设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完成课后作业,使作业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3]。
        例如,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内容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教师在学生把握农业区位选择需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及因市制宜的前提下,可设计以下作业,即“假设你是当地的村主任,你会如何完善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通过这样的作业方式,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在加强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思路得到良好拓展,并且有效推动其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对于学生地理学习实效的优化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找出其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如此一来,则能够促进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与探究之中,并从中收获丰富新知和技能,为未来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臻.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26):37-37.
[2]徐占福,郝美云.浇生活之水,绽放地理之花——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2019,000(006):196-196.
[3]封翰文.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4):207-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