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与学校文化建设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杨吉祥
[导读] 体育教育除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运动乐趣

        杨吉祥
        吉木萨尔县教育局  新疆吉木萨尔县 831700
        摘要:体育教育除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运动乐趣、健全其人格;艺术教育则应全面发展,实现以美育人,使学生可同时得到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体育艺术、学校文化的内涵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艺术于学校文化建设如同“活性因子”、“催化剂”。为使这些作用尽情发挥,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均应积极采取措施。
关键词:体育艺术,学生,学校文化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为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至教育强国的转变,各级教育应努力构建宜于学生全面健康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习总书记的论述强调了体育艺术于学生、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科学地认识体育艺术与学校文化的正确内涵。1
一、体育艺术与学校文化的内涵
(一)体育艺术
        表面上,体育与艺术存有根本差异,但本质上存有极大的相通之处:均是为使人愉悦身心、全面发展。所以,古今中外人们便存在着“艺体不分家”的概念。也因为此,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层次,体育与艺术均统一隶属为“艺体组”。为使两者于学校教育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早在本世纪初期 ,教育部便颁发了《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下称“2+1”项目)。但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体育与艺术教育在有些地方,依然被相互隔离,被作为两个单独的个体分开实施。在现代教育环境,为更好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需要提出创新策略,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并使之融于学校文化。
(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它是指在独特的学校环境中,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与态度。它对全校师生均能起到相同的约束作用,是学校的共同信奉。狭义上,它又称为校园文化,由体育文艺活动,学风、教风等多个方面组成。但无论其广义、狭义,两者均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相关界定中已可看出体育艺术与学校文化的关系。从本世纪初的“2+1”项目、“阳光体育”再至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其给予的重视,已足以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体育艺术与学校文化的作用
        体育艺术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研究及教学实践表明,把体育艺术灵活运用于学校文化建设中,可起到多重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活性”因子。
        从学校文化概念的界定中已可看出,体育艺术是其建设的实践载体,同时更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活性”因子。通过体育艺术,学生不但在艺体方面可得到发展,同时,个人才华、团队合作,艺术熏陶与培养均可得到提高。2两者的有机混搭,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相关组织者来说, 通常会基于学生实际及教学资源,为把两者有机融合,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与艺术教学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目标,首先会从多重视角探究两者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分别从内容、形式组织以及举行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中的有关理论来看,教师行为对学生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中国古语表达得那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 的创新思想、行为及理念会对学生想产生相应影响。同时,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会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他们较为熟悉的事物。新鲜的情感体验、前所未有的感受会为学生思想带来极大冲击。这在不同层面上可激发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实验的兴趣与信心。因此,体育艺术对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学风、教风,甚至教学物理环境等,均可起到“鲶鱼”效应。
(二)是学校人文素养培养的“催化剂”
        在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方面,人文素养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其高低决定着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所以,人文素养的培养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关注。在学校教育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是青少年人文素养启蒙、培养的主要途径。因为其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这对参与者、组织者相关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堪称为学校人文素养培养的“催化剂”。在组织、参与各种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自己、他人、社会,需要把“自我”融于“他我”,需要从集体的角度,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各项活动。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个体参与,还是集体参与,学生均不可能把自己与他人置于彼此独立、相互隔离的环境中。即便是单独参与某项体育艺术活动,在青少年阶段, 特别是因为其社会化程度较低,学生普遍渴望自己的行为与努力能得到他人认同。为此,他们需要不断地从各种角度探求别人关于对自己所参与活动的想法,以求得自己的努力表现能搏得他人的喝彩。而在集体活动中,各参与个体在希望集体能获得他人认可的同时,更需要学会如何从团队的角度思考“自我”,从而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并同时为集体“舔砖加瓦”。而这些,均会在不同层面提升个人、他人及整个集体的人文素养。


三、体育艺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体育艺术教育在我国中小校普遍得到了实施,师生全面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均得到了很大激发。3但从实践来看,目前仍普遍存有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欠缺,相应经费不足,开展较为肤浅等。对此,许多学者指出,这些均已成为中小学体育艺术全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在此情形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全面转变观念
        一切教育行为均源于相应的教育理念。体育艺术全面融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学科教师、艺体教师等按目前教育发展形势,充分地运用各种可行性条件,打破固有的传统艺体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观念。按新课标要求、综合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及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在“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协同开展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在此方面,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艺体教师应积极主动走出“体育”、“艺术”小课堂教育的思维。4同时,班主任、学科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把学科教学融于体育艺术,以为其提供实际支持。 但限于学科及专业的界限,非艺体教师可能对有关知识或理念并不了解。所以,即使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体育艺术融于文化学科的重要性,但却不得要领,甚至有时候“好心帮倒忙”。在此情况下,除向艺术、体育学科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技能,文化学科的教师更需要运用现代的网络科技,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自行开展相关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在全面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为把体育艺术与本学科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体育艺术不能更加有效地融于学校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相关方面的素养有很大关系。从师资供给侧结构来讲,直至目前为止,因为学科限制,我国体育、艺术师资力量的培养依然在相互孤立的状态下进行。为此,有关师资培养机构应敢于创新,加大体育艺术“大学科”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已经从事体育、艺术教育的有关人员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交流,探讨体育、艺术的“契合点”,甚至其他人员,如管理者、班主任、学科教师等也应积极参与交流。当然,所有相关人员均应积极地运用各种措施,如网络学习、在线教育等,提升体育艺术融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素养与能力。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相当数量的教师无法系统地、全面学习有关知识,即使在网络科技充分运用的条件下。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相关的APP,进行碎片化学习。同时,不同学科之间可基于某种活动的开展,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
        实践表明,资源匮乏是制约体育艺术更积极地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另一阻碍。在此情形下,实施主体,尤其是艺体教师应深入探究现有的各种艺体活动场所、设施,以使其功能得到创新运用。上级主管部门应按国家政策加大中小学艺体活动设施。同时,学校也应积极采取措施,不要坐等“救济粮”,可以采取寻求当地企业支持等办法加大本校艺体设施的投入与补给。作为回报,学校更可以有组织地以体育艺术节目参与赞助企业的文化建设或与其有关的公益活动。但即使在社会投资较为短缺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师员工也可以开展“自力更生”。例如,为组织方阵表演,需要装饰板之类的道具,但苦于学校资金有限,且又不想加重学生负担。在此情况下,可以发动学生于手工课上自行创作,不但培养了相关素养。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加强了思想教育。再者,如果时间有限,甚至可以封面色彩相同的练习本或某一教材充当道具,以解燃眉之急。
(四)强化监督管理
        从国外及我国一些校园体育艺术活动开展较好的地区来看,例如北京、上海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城市,良好的监督管理是体育艺术全面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此方面,有关部门不应仅把管理监督的着眼点集中于具体活动的实施。相反,应从有关课程开设与活动的融合度、艺体活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等各个角度建立起一整套监督管理体系。而在具体活动的开设方面,应从不同学科教师的参与、场地设施、学生参与程度、考核激励等方面全面监督管理。这样,体育艺术活动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可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上级部门与学校之间应进行充分沟通,以免在某些方面因为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作为上级单位,应本着以服务学校为本的态度,想办法切实解决学校面临的困难,例如设施等,切不可以硬性规定为借口,不懂得变通,在管理、考核方面实施“一刀切”,以免挫伤学校的积极性,导致其产生消极、懈怠行为。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物质条件、师资力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摸索出一条富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艺术共建学校文化之路。
结语
        学校文化建设事关学生能否全面均衡发展。鉴于体育艺术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理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但为此涉及到各个方面,如教师、学生、学校、有关管理机构以及整个社会。教育无小事,各级管理部门、学校、全体教师等各个方面应本着学生至上的原则,科学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共建优秀学校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共同构建有利的环境及条件。
参考文献:
[1]欧秀伶.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3(s1):102-103.
[2]陈立勇.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 教学与管理, 2010(30):16-17.
[3]周宏. 关于体、艺“2+1项目”的实施与评价[J]. 艺术百家, 2012(a01):408-409.
[4]霍军, 董翠香.中小学体育教师角色转变成效、问题及策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4(6):741-745.
作者简介:姓名:杨吉祥  出生年月:(1971-11-07),男,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