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出趣味性,激发创造力 ——小学美术作业趣味性评价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左宗波
[导读] 当前,美术作业评价的效果并不容乐观,这和评价形式
        左宗波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 庆来学校 652300
        摘要:当前,美术作业评价的效果并不容乐观,这和评价形式、评价内容的枯燥性紧密关联,对此,趣味性评价是有效的纠正措施。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趣味评价的内涵、特征及价值,紧接着探讨分析了小学美术作业趣味性评价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最后就如何在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中采用趣味性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如导入生活情境、拓展评价成员、创新评价方式、丰富评价语言等。  
        关键词:小学美术;作业;教学评价;趣味性         
        就目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学评价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手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枯燥性、僵化性,这不仅会削弱教学评价应有的效能,对美术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也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此,以美术作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美术作业中趣味性评价的使用策略。
        一、趣味性评价概述
        (一)趣味性评价的内涵
        评价,主要指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对人或物所形成的结论。教学评价是评价的常见形式之一,特指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一般为教学主体根据实际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对象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等给予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评价活动的日益深化,教学评价的种类与形式也逐渐增多,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趣味性评价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形式之一。趣味性评价,顾名思义,以趣味为主要特征,趣味是评价的属性,贯穿于评价活动的各个流程、环节,从评价氛围、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都蕴含着十足的趣味性,这既是贴近学生心理,深化评价效果的客观需要,也是优化评价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必然要求。
        (二)趣味性评价的特征
        趣味性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形式,既有普通评价的共性,也有趣味性评价的个性。在突出评价的针对性、效用性的基础上,趣味性评价还有如下几点特征:首先,有趣性。有趣是趣味性评价的本质特征,也是趣味性评价能够被学生接受的主要因素。趣味性评价在实施中非常注重各个层面的趣味,这也是其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原因;其次,多样性。以往的评价在实施中存在着单一僵化的情形,趣味性评价则不然,它善于以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来使评价活动更具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最后,情感性。评价具有纠正补偏与心理激励双重作用,以往的评价以教师的说教为形式,趣味性评价则注重以评价来活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己从内心接受评价。
        二、小学美术作业趣味性评价的原则分析
        (一)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彻底调整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取代了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评价中,相应的也就需要将学生纳入到评价主体中,这不仅是发挥教学评价效能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教学理论视角下的必然选择。因而,在小学美术趣味性评价中,教师首先要秉持的便是主体性原则,一方面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彻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再评价中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价,比如让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业乃至同学的美术作业展开自评与互评。
        (二)过程性原则
        教学评价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量大类型,总结性评价,以美术作业的评价而言,它针对的是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情形与作业结果,这虽然能够将学生完成作业时的态度、能力等元素反馈出来,但在激励性上有所不足。过程性评价则不然,相比于结果,它更加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表现,既能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也能使评价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互动起来,以及时的评价来引导学生调整、改善学习,优化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趣味性评价中,教师还要坚持过程性原则,从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过程出发,根据动态化的过程来给予其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发挥评价应有的效用。
        三、小学美术作业趣味性评价的具体策略探讨
        (一)导入生活情境,营造评价氛围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部分,并不能够孤立于教学环境之外,因此,环境对教学评价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环境本身是否有趣对教学评价的趣味性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教师的基础工作就是重塑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传统师生关系中,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师掌控课堂的局面,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重构一种以平等、包容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对教学氛围的改变以及学生心理的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趣味性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除此以外,生活情境的建构也极为必要。生活化教学是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手段,对教学评价的实施也有很好的作用。就以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展示的是不同民族纹样的特征,笔者给的作业是一些知识点记忆层面的作业,包括纹样的款式、材料、特征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评价中,笔者以多媒体展示不同民族的饰品与生活风貌,如此既能实现评价的目标,也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
        (二)拓展评价成员,调动评价主体的趣味性
        完整的评价活动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以及评价媒介三个元素组成,具体的评价流程则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内容,采用相关的评价媒介对评价对象实施评价活动。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作业评价的主体为教师,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日益凸显,此一评价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并且,学生作为美术作业的完成者,将之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无疑也不符合学为主体的一般要求。

以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为例,美术作业是要求学生制作一件有趣的仿生型日用品,学生们有的制作了苹果型的笔架,有的制作了企鹅造型的水杯等,笔者在评价环节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将作品放到讲台上展示,先让学生对作业做一个自评,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对作业展开评价,轮流开展,最后,笔者再总其成,针对学生评价中的内容,总结观点,给出结论,如此,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对学生更好地认知作业中的成绩与不足也有很大的帮助,是提升作业评价实际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创新评价方式,注重评价手段的趣味性
        教师在评价环节中,为了避免评价的枯燥性,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凸显评价的趣味,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评价手段予以创新,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这对评价效力的发挥大有裨益。就以物化评价法为例,它指教师以奖励物作为评价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层次有别的奖品,从而实现分层激励的目标。就以四年级上册《蔬果造型》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作业是让学生以瓜果蔬菜为原材料,借助切、拼、接、插、挖、剪、贴等具体手段,制作相应的工艺品,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主题明确的造型,进而在课堂中予以展现,并根据学生的制作结果,给予不同的奖励,比如一等奖奖励一本壁纸本,二等奖奖励一支铅笔,三等奖奖励一只橡皮等。让学生在“回报”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将每次对学生的评价都纳入到个性化的成长记录袋中,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大有裨益。
    结语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流程之一,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业也不例外。因此,在美术作业中强化教学评价,不仅是实现作业教学价值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当然,趣味性评价作为契合学生心理的评价手段,在提升美术作业评价有效性,优化评价效果上有着更为突出的作用,教师需要从氛围的趣味性、主体的趣味性、手段的趣味性等角度出发,完善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高洁.寓教于乐,提升小学美术课堂趣味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52-152
[2]袁亚红.小学低年级美术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12):104-105
[3]刘锡丽.浅析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 (18):167
[4]李倩.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作业趣味性评价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58
        数学的学习体会
        新东中心小学:罗晨希;指导教师:蒋叶君
        通过数学的学习,我更进一步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知道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我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让我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数学课里我知道了自主学习。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能自己说出来的,自己学会的。课堂上老师将方法交给我们,然后放手让我们自学。如学习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时,都是先出现我们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我们相互间进行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我们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老师再进行点拨。在这种学习过程,我们充满了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了我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我喜欢数学课中的情境教学。老师为我们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我们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我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又能让我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在学习计算教学时,老师让我们估计一下,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老师引导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引导我们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我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习时老师让我们分小组观察讲台上的物体,让我们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发展了我们的空间观念。          
        我喜欢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老师让我们知道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老师在课堂中引导我们探索、交流。例如,在下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2/5,1/5,( ),1/20,( ) …老师首先鼓励我们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学习分数除法,我们很难得到前一个数除以2得到后一个数.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为了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老师常常在课堂中鼓励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我喜欢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老师在课堂中培养了我们的估算意识,发展了我们的估算能力,让我们拥有良好的数感。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在学习中老师鼓励我们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500元左右;也可以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老师为我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又如,在学习小数加法4.58+3.2时,老师让我们先估算结果应接近几(8),再让我们独立计算,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学习中,老师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我们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老师鼓励我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在我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老师在保证我们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使我们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掌握多种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数学老师让我知道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更喜欢这样民主的学习氛围,老师让我们充分的表达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我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