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
摘要: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音乐课程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存在本质不同,不仅需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对音乐进行深入感悟与理解,将音乐当中的艺术感与激情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但是,受多元因素的影响,音乐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缺乏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能力;创造能力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感知能力
音乐欣赏能够丰富人的内心世界,也能够将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大脑思维的开发。因此,在平日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关的乐理知识,教会学生唱歌技巧,还应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身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均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的美。
(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会对作品的整体形象进行想象,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对形象进行再次塑造。因此,音乐作品本身的创作,属于首次创作,但是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与塑造,属于对音乐作品的再次创作,学生在欣赏与感知的过程中,自身想象能力与创作能力均能够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在人们的发展历程中,音乐属于情感教育的重要艺术形式,在人们历史文化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为学生讲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感。将音乐作品当中的精髓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开展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德育教育。
(四)提高学生文化底蕴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均是由教师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学生在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还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与所传承的人类文明精华,明确音乐和日常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之后,还可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创作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已经具备个性化的思想观点。学生欣赏音乐的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特点,更加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强化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欣赏音乐作品之前,应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并带着问题进行倾听。例如,作者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想要表达何种情绪,听完之后又有什么感悟。在问题教学法的引导下,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另外,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当中的主体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加强了解作品背景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学生可初步了解到每一首歌曲的特色、旋律、音准、节拍等,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一,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应为学生简单介绍创作背景、学生生平、音乐风格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例如,《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们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以及绝望、失败、恐怖等悲观情绪。采取抽象的手法,将人们的悲怆情绪表达出来,也预示着俄国革命到来的必然性。
(三)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因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倾听优美的音乐时,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平日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简单的乐理知识,还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因此,教师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读谱、音程、速度变化、和弦等基础的音乐理论。当学生掌握相关基础音乐基础理论之后,才能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另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的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到音乐作品当中所包含的情感。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启发学生想象
将人的认知历史作为基础,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将其作为前提进行再次创造。在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习惯性将自身的想象作为切入点,再次创造新的音乐形象,并深刻理解音乐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实现音乐审美的提升。因此,教师可将视觉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欣赏与探索音乐的内涵。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愿意全身心参与到音乐想象当中。第二,保证课堂的纪律,学生能够心神专注、专心致志的体验,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二)营造良好情景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情景,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并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通常情况下,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第一,教师可通过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情景。第二,教师可对教学氛围进行渲染,有针对性的创设音乐情景。第三,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课件资源,运用视听课件再现音乐场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当中所包含的内容,促进学生创造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中学教育体系中,音乐教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多元因素的影响,音乐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在课程安排中占据的比例较小。音乐属于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审美能力、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现实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中学音乐教学目标,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浅谈庆阳二中“四环节十六字”教学模式解读》课题研究报告[A]. 雷怀金.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 2020
[2].试论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A]. 董健明.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C]. 2020
[3].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营造研究[A]. 邓洪玉,申平平,李秀兰,李红娟,毕水传,史培国.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 2017
作者简介:张新科(1997-09-28),男,汉族,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