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会兰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 423022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可能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简单方便、信息量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因此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整合
引言
国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上非常高,对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融合,主要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看待该课程,并且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按照正确的角度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在课程的长期教育上得到更好的成绩,还可以在学生的知识素养上更好地巩固。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是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模式上更好地创新,要对课程的具体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好地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可靠性。信息技术的落实,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上更好地提升。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这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二)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通常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重要载体。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能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加深学生理解。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有着丰富的文字、图片、语言以及视频等素材,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且信息技术呈现的方式比较多元,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学习伴成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尼克·胡哲的相关视频。观看视频后,学生被胡哲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品质打动,胡哲通过学习让没有四肢的自己独立的生存,让自己的世界更精彩,充实自己,获得幸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人生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明白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又如,在教学《法不可违》时,教师可以提前下载相关网络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探讨以下问题:视频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这些行为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巩固了课堂主体地位。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为学生呈现更加动态化、趣味化的课堂内容,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东西,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专题教育片《面对面:致命的欺凌》中的相关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发现受害人与自己的年龄相仿,从而激发了参与话题讨论的主动性。这样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保护的重大意义,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谨慎交友。
(三)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案例,创设情境模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塑造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的技术应用,能够在不同的课程教育上产生差异性的效果,应尽量与课程的内容保持高度匹配。这样不仅可以在知识的综合教育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还可以在课程的长期规划、课程资源的综合整合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够对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不同案例进行分析,按照情境创设的方法讲解,给同学们的内心带来更多的触动,引导他们在自身的学业上倍感珍惜。《合理利用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同学们充分地明白,网络本身就是双向的选择。例如,在电子白板的展示过程中,对初中学生沉溺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社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很多学生接触网络以后,并没有科学地利用,完全是沉浸在娱乐的层面上,不仅荒废了学业,同时在自身的黄金成长时间上造成了严重的浪费。除此之外,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电子白板的应用也要对学生的积极案例做出分析。例如,xxx每天在网络上记录新闻动态、关心国家大事,不仅在写作素材上增加,同时在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政治素养、法律学习内涵上增加,成为了学生的楷模。利用正反两种案例来对比,能够直接在合理利用网络的情境塑造上,让同学们明白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该课程的教学与同学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部分学生家庭中都配有电脑,还有平板、手机、电视等各类产品,每一类电子产品对学生的诱惑都非常大。所以,在电子白板的阐述和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们在网络的利用过程中,规划自身的使用时间、使用方式。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很多课程的讲解能够让同学们正确地解读,并且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减少了传统教学的漏洞,提高了教学的可靠性、可行性。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按照有效性原则完成,同时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要进一步提升,按照科学的方式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同学们对国家的安全、国家的重要性做出正确的分析。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相关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某初中学生贩卖了国内的军事杂志图片和资料,他觉得这样的杂志在国内有很多,算不上影响国土安全。但实际上,这些杂志在国外是完全看不到的,他已经出现了影响国家安全的行为,好在贩卖的数量并不多,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初中学生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知非常薄弱,容易受到网络的蛊惑和影响,因此做出的一些行为比较极端。为此,在信息技术的分析过程中,要让同学们充分明白,《维护国家安全》的学习,必须从自己的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着手,要努力地奋斗和成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使整个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在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东.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拓展延伸的整合策略[J].甘肃教育,2019(10):68.
[2]谌海清.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0):83-84.
[3]陈庆泉.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J].新教师,2019(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