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清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中学 510850
摘要:英语学科知识的授受中,除语言能力的培养核心之外,教师同样需要注重文化的教授。中西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若用中文思维理解西方文化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会,导致交流存在障碍。因而在课程展开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则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通过有效策略的多元实施,以综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立足于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文化差异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出培养逐渐被提上议程。因而教师需提升对于这一能力素养的培养重视,增强学生对于西方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了解,通过寻找有效策略,以多元的形式促使跨文化能力落实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全面提升其交际能力。
一、提高教师英语素养
高中阶段的学业任务繁重,不仅是学生,教师更是忙于教学工作难以抽身,致使在自身素养的提升方面则未能及时有效的落实,导致长期失去跨文化知识相关书籍的阅览,不利于教师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甚至于教学水平及跨文化知识仍停留至原有水平。从汉语的角度分析语言文化,其不论在称谓语、动植物、委婉语等诸多表达上,都与英语表达有着一定的区别及差异[1]。比如,汉语中常常将“柳”作为身材窈窕、抒发思念等的褒义性含义,然而在英文的《威尼斯商人》中,“柳”则被用来象征悲哀。由此可见,英汉语之间在表达意义上,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更是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而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是有效了解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教师需首先注重自身对于文化差异方面的关注,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词汇表达、语言句式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及现象,以促使学生能够更为准确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使其能够提高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
二、以选修课为媒介,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提出了课程新模式,即必修+选修的课程教学形式。其中,选修课程的设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包括其兴趣发展、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基于此,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亦需要注重选修课的相应开设,以全方位为学生构建更优的语言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2]。
(一)开设报刊选修课
报刊选修课的开设需要教师注重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础理念下,教师则可通过与学生阶段相符的阅读报刊、英语网站等进行课程素材的选取,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作以调整改变,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贴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亦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指向。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则需注重学生素材内容的阅读指导,帮助其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得以吸收应用。
(二)高效利用影视欣赏课
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选修课的开展中,影视欣赏已逐渐成为常见的课程形式,然而大多教师在这一课程教学当中,仅为学生播放影片,尽管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观看中并未能够真正有效的获取其中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影视作品选择的同时,亦需要明确学习的主题。例如,在电影《加菲猫2》中,则描述了两只来自不同环境的猫,一个讲着美式英语,一个讲着英式英语。这一影视内容则较好地体现了文化的差异,且动画形式的故事生动有趣,亦可作为学生观看和学习的影视素材。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影片的内容,将英美英文的差异为学生进行普及,如音调、部分词汇的拼写等,还可融入英美国家交往礼仪与禁忌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课程主题的立意下,针对于课程内容进行研讨学习,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三)增加应用文写作和演讲辩论类选修课
应用文写作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英语的写作难度更是高于语文作文,不仅具有枯燥性,且亦是难以有效掌握写作的技能。基于此,教师则可将选修课充分利用起来,收集并整合社会、企业及学校等多元领域的应用文题材,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模仿练习以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开展英语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以促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以有效锻炼。在此期间,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在活动前准备阶段,通过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语言的大量接触和训练,在不断的输入与输出的反复训练中,进而使其更好的应用语言展开活动。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进程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交流逐渐开放化。新时期下高中英语在课程有效开展与实施期间,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当下关注的重要培养方向,而文化元素对于语言交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其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构成。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且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更好的为学生构建高效发展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 欧阳延莉.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D]. 西安外国语大学.
[2] 丁宇旦. 指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探究——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J]. 英语教师, 2019, 19(04):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