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玲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心小学 364100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写作,阅读无疑和生活实践一样也是那源头活水,但这源头活水怎样引来?怎样灌溉,才能让写作之花绚烂开放?文章立足于孩子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实例,从阅读与习作选择,课内阅读中习作指导,高效课外阅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理论给合实例,力求探索阅读中写作指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读写有序;精品课例;组文阅读;课外阅读
语文教什么?毫无疑问“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擎天柱。最难教的是什么?可能“习作”教学会让大多数老师头疼,令学生望而却步。 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很多孩子书是读了不少,可提到作文还是难以下笔。书海茫茫,孩子可阅读的书本很多,孩子到底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遵循特点,读写有序
首先,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安排读本。“语言其实是思维的外在表现,为思维服务,写作是写思维的,思维调遣语言,思维到了哪里,语言才到哪里。”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低段的孩子,他们观察水平较低,还不能完全把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相区分,他们对带有童话色彩的故事特别的感兴趣,此时安排绘本、童话的阅读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到了中年级以后,孩子的观察水平有了明显的发展,这时的孩子从喜欢想象开始过渡到喜欢写实,布置孩子多观察、多阅读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名篇或传记,能更好地树立起他们观察的意识,激起写作的兴趣。高年级,孩子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现实世界充满兴趣,能初步根据自己观察,进行反思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时推荐他们读经典、关注时事,他们是喜闻乐见的。经典中的表达技巧,时事的新鲜感,也更能满足他们表达的需求。
其次,孩子的习作表达训练也要梯度的进行。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在人类创造各种精神产品的过程中,心灵活动是其精神劳动的集中体现,所有精神产品都是经过心灵活动才被创造出来的 ”学生的写作要求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随意的降低或拔高习作的要求,都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更有可能打击孩子的习作积极性。
二、精心引导,读写结合
1.精品课例的牵引
有人说“会阅读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质的学生,会思考不会提问的学生是没前途的学生,会提问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可见阅读不单单是让孩子获得信息,体会语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会运用语言。教材中的文章篇篇都是习作的精品,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训练范本。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写作训练点引导孩子表达。
如:《桂林山水》作者对水和山的描述,即运用了对比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作者从视觉、感觉、联想等不同方面呈现了水的“静、清、绿”;又从形状、颜色上突出山的“奇、秀、险”。语言优美、特点鲜明。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朗读想象画面后,设计如下三个问题:(1)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2)作者怎样表达了水与山的特点?(3)家乡永定的山水也很有特点,可不可以学着作者的样子来赞赞自己的家乡?第一个问题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第二个问题学生需要思考,但也不难归纳出对比与排比的写法。第三个问题以文本为示范让孩子表达身边的景物。形式上的模仿孩子较容易说:家乡的水真甜啊;家乡的水真清啊;家乡的水真闹啊……家乡的山真多啊;家乡的山真高啊;家乡的山真秀啊……少了感官的体验,独特的联想,孩子的表达就像一盘色香俱全的菜,却少了味道。可以把孩子的语言随机出示在幻灯上。孩子一下就会反应:“好像和本课作者表达的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及时反问。“桂林山水表达特点更具体。
”“那作者都写了什么?我们可不可以也尝试写一写?”孩子回到文本,再次反思后的表达可灵动了。如写水甜的:家乡的水真甜啊,甜得沁人心脾。家乡的水真甜啊,从嗓子眼儿一直甜到心底!家乡的水真甜啊,像是一缕春风带来了一丝凉意,又如一阵甘露滋润了干涸的大地......这节课没有做过多修辞的讲解,孩子却在阅读,模仿,质疑,反思中学会了写景的表达。
2.组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行部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服从单元的人文主题,对开掘写作内容显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语文要素包含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要求,两要素之间大部分能做到互相关联,互相服务。这给通过组文教学进行写作指导提供的便利。现通过部编教材的习作单元,看看如何进行组文教学,专项训练某一写作能力或方法。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五组课文,本组课文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写作要素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材中的《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是精读课文,后面还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和杨梅》四篇文章两篇侧重动物外形及动作特点的观察,两篇侧重植物或者景物特点和变化的观察。教学中可以进行了这样的整合:第一组文章,首先精读《搭船的鸟》,引导孩子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外形观察描写,和慢镜头似的连续性动作刻画;接着自读《我家的小狗》通过提问让进一步掌握外形和动作刻画的要点;然后播放熊的图片和其捕鱼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前面两篇文章的外形和动作刻画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进而到书面表达训练和描写其他动物的拓展训练。第二组植物或景物的观察、描写也是如此进行。有序的组文阅读帮助学生一步步勾勒框架,组织语言,让学生的写作有样可模,有法可依。
组文阅读中写作指导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能给孩子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文章体裁、结构等方面也能给孩子搭建一个从阅读到写作的桥梁。这都需要教育者以丰富的经验去组织教材,以智慧的教学方法去开启孩子的写作智慧,让孩子在阅读掌握写作技巧,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三、积累提高,功在课外
1.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但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或家长长期的引导和监督。而目前来看,家长极少能做到专业的指导,能监督的家长都是少数,所以教师应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才能保证孩子课外阅读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水平进行安排的,是高效的。如学习了《蟋蟀的住宅》后推荐阅读《昆虫记》;学了《渔夫的故事》之后,布置了《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学了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阅读名著方法,并可让中国四大名著进入学生的阅读书单中……
当然,除了统一的阅读安排,也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拓宽孩子的阅读面。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长篇的、短篇的、文艺的、科技的都要推荐;文学作品、自然科学、历史知识、思想修养,都应该出现在班级的图书角,让孩子自由选择涉猎。总之,阅读面要宽,兴趣要广,像蜜蜂采蜜一样,遍采群花,才能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2.指导督促学生做课外阅读笔记。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做读书笔记,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积累宝贵的材料,而且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另外,看完后归纳内容,写写提要,写写心得体会,也是提高读的质量,通过读促写的一个好办法。但是,要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养成动手的习惯,获得写作的乐趣,平时教师的激励与检测机制必不可少,如可以举办读写交流会,同学交流自己最近阅读与写作的成果。评选出“阅读之星”与“写作之星”。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以智慧启迪智慧。只要语文老师能把握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用心指导,认真督导学生学以致用,一定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懂得作文,会写作文,乐写作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孩子的阅读与习作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这样教写作不难[M].北京.中国版本图书馆, 2019:8.
【2】赵秀培.现代写作学新论[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