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的工作思路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邱楚涵
[导读]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思政育人而言

        邱楚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思政育人而言,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真正弄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就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中,通过理论增信、故事明理、活动铸魂等育人形式,不断推动青年学生在浩瀚党史中领悟大道,矢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现阶段党校党史思政融合教育的衔接工作中始终存在着问题,针对此本文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剖析,从观念问题和认知问题两个层面分析了当前史政融合教育的问题,重点提出了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工作的创新点和具体思路。
关键词:思政教育;党史教育;工作思路;问题分析;创新点

一、当前史政融合教育的问题分析
        1、观念问题
        思政教育的突出问题为:学生对教育持有不匹合个人生活经验、不呼应个人生活需求的评价,却对真正重要的观念灌输消极认同、伪装认同。学生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其面对思政课程时存在的“落差感”,这种落差感源于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同政史经哲内容的格局落差,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疏离于社会现实。学生身处家庭和学校单一结构的熟人社会,面对用成绩竞争抽象化社会竞争的校园环境和新型大众传媒环境,对社会参与欠缺现实感,难能知行合一地体验、认同思政教育;第二,个人的原子化存在,我国人文教育发展不足,普遍欠缺政治哲学的认知训练,故而极易个体意识萌发、大众传媒浮躁宣动下陷入对自由主义的片面认知,进而对集体主义教育缺乏认同;第三,缺乏使命感和价值担当。有个体前途追求认知、乏社会责任担当认知,关注具体生活问题的解决意识、虚无于价值理念的实践,此即北大钱理群教授批评的学生中“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突出特征,群体的可怕之处在于伪装精致,擅长配合,能在思政课程中取得优秀成绩、善于利用体制资源达成个人目的,却欠缺对社会的温情与使命感,实质架空了思政课程的教育意义。
        党史教育同思政教育的浅表化结合不能解决上述落差感问题,因“空洞”的本质是意义匮乏,并非增量信息即能化解。学生对历史课程需求的核心层次非止步于更丰富的信息呈递,而是获取观念解读,鉴古论今,解答其在思政教育和生活现实对照中产生的认知困惑。时下党史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聚焦于课程、考试、课堂形式、辅助活动诸方面的形式优化,误认为组合对接史政知识、丰富信息呈递、实现更富形式吸引力的表达即能激发认同与热情,忽视了观念传递的根本任务,终不能解决教育的空洞问题。


        2、认知问题
        党史思政融合教学中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不能良好回应学生的“大家来找茬”,比如讲授思政课程的“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便有学生提问:为何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取消军饷制,实行绝对平等的以粮代饷,士兵的士气十分高涨,但改革开放却认为平均主义是生产低效的重要原因?既然井冈山的成功经验是军队经济公开,那为何在实习时发现企业普遍要求保密差额工资?笔者认为发现“矛盾”是值得肯定的学生思考力活跃的表现,更是教育者必须严肃对待、严谨回应的问题,学生不能从课堂获取信服解答,势必从不规范的信息源寻求解答,我们焉能放弃思政教育的第一阵地? 学生的疑惑间接反映:史政融合教育改革简单合并内容的做法存在隐患,我们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内容的对应,更应是历史观与政治观的对接,我们不但要完成知识呈递,还应训练学生的历史认知思维,否则便会出现上述因不知历史条件性而发生认知龃龉的问题。
        
二、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工作的创新点和具体思路
        (一)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工作的创新点
        实现党史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须将着力点从当前的课程内容整合转移到认知观念统合上,以下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党史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第一,以党史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论证支撑,引导认知的现实感:思政课强调的社会问题曾在历史上真实发生,政治意识淡化则可能重新发生在当下;问题的解决并非“正确便胜利”,而是通过先辈付出代价实现;问题解决的正确思路并不易得,思政理论皆有丰富信实的实践背景; 第二,党史教育当为学生呈递思政课集体主义教育的例证素材,以历史中的群体行动及社会回馈信实论证集体的实践力量和社会行动对个人生存环境的意义,揭示中国社会集体主义的历史传统; 第三,党史教育揭示青年历史使命,警醒思政高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90年代平和的“历史的终结”已然不再,中西具体问题的摩擦已被政治上升为“文明冲突”的新高度,党史所述的斗争永远存在,民族与个人永远命运相连。
        (二)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的具体思路
        第一,思政教育党史教育合并授课。党史思政教育融通不力,要在教师未对教学内容发挥衔接节奏、统合解说力的黏合作用,故建议实行党史思政课程教师一肩挑,并做到:(1)以史立论,依哲观史,将党史素材作为观点论据插入到思政教学内容中; (2)在思政教育课程项下,以专题研讨课程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党史研讨课程,结合思政课程的进度内容,每两周一个课时,每个课时安排一至两个党史讨论主题,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课外时间来准备讨论材料。 第二,开展历史认知思维专题培训。要求在课程起点专题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强化课程,教育重点为认识论中的真理观点、实践论中的发展观、唯物史观。 应将抽象理论讲解与经验性活动相结合。建议实行两个做法:(1)条件添加法下的历史选择推演。教师选取具体党史人物的决策事件,充分论证其历史背景,然后在课堂向学生逐步释放影响人物决策的关键信息,在释放新信息前后问答对比学生的角色代入决策; (2)“违反认知”型案例的呈递。选取特定历史时期冲突现代史观的历史事件,警醒学生温情对待历史的局限性,不应轻易以今论古。

三、结束语
        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重点内容在于协调二者的叙事节奏,进而引导学生搭建统一的事实认知解读体系,最终实现观念教育的灵魂认同。这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融合”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融合事件与解读,融合历史与现实,融合学生在相对主义泛滥年代的价值共识。
        
参考文献:
[1]李真真.思政课向青年“讲好党史故事”的时代意蕴、内容定位与叙事策略[J].新生代,2021(04):41-46.
[2]马曼曼,李方.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06):62-63.
[3]王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上好高职院校思政大课——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23-24.
[4]龚海燕,熊天麟.协同视域下高校党史教学与思政课建设的互融共进[J].上海公安学院学报,2021,31(03):5-12.
[5]李永春,刘潇敏.建党百年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要求及路径[J].学习与实践,2021(06):15-23.
[6]蒋洪涛.把党史教育建设成为“大思政课”的主阵地[J].当代广西,2021(11):47.
作者简介:邱楚涵,1988年,女,汉族,新疆,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社会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