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学习性评价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1期   作者:李小兰
[导读] 应用学习性评价符合STEM 课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STEM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李小兰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255129

        摘要:应用学习性评价符合STEM 课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STEM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学习性评价的四个策略,结合STEM课程的特点,从“测定与STEM   课程标准符合的程度” “衡量团队成功合作的程度”“衡量学生能否顺利理解和正确运用知识”“评价学生在STEM 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衡量不同学生群体在STEM课程中成就感和参与度”五个领域出发,设计了STEM课程的学习性评价策略,达到监控、指导和促进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STEM;评价策略;教学评价;学习性评价
一、STEM 与学习性评价
        STEM 课程以工程为核心,整合科学、技术、数学等学科,以探究为基础,采用工程设计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动手做,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STEM 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倡导无风险的安全气氛,学生有大量机会通过摸索、探究、决策来验证他们认为有创造性、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犯错、分析失误、改进,不断提升。教师则扮演着协调、监控和指导者的角色。这意味着学习过程需要更多学习性评价策略,当场调整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即时的学习效果。
        学习性评价是学生、同伴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常规教学活动,通过收集、反思并反馈从对话、实物展示及观察得来的评价信息,来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而进行的评价方式。
        学习性评价是将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嵌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在互动中及时评价并反馈,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在教学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促进师生教学的改进。该模式的基本特点如下:
(1)评价功能:通过评价获得学习状况的相关信息,促使师生对当前的教与学加以改进,强调“即时评价教、学状况——反馈改进建议——促使当前教、学改进和提升”的功能。(2)评价的时机:嵌入教学过程中,即时监控,及时反馈。(3)评价标准:向学生开放,教师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利于学生理解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共享。(4)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也要对同伴的学习进行评价。(5)评价的计划性: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精心设计,有完整一节课的统筹规划。(6)评价和反馈的及时性: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任务的每个环节都及时评价并提供反馈改进意见,学生只有在达到标准时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7)反馈的性质:对学生评价后,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反馈意见。(8)评价工具多样化:评价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以“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开展。引入学习性评价符合STEM 课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STEM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STEM 课程中的评价领域及对应的学习性评价策略
        学习性评价的基本策略可概括为四方面:分享学习目标、提更好的问题、让反馈更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上述四个策略和学习性评价的模式出发,结合STEM 课程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六个领域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达到监控、指导和促进学习的目的。
(一)测定与STEM 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符合的程度
        评价目的:为教师的监控和学生的自我修正提供参照体系。


        策略:确定STEM 课程目标,设置学生在原型建构和测试过程中具体、明确化的实现指标,进一步转化为评价量表,通过交互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
(二)衡量团队成功合作的程度
        评价目的: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行为, 促进学生发展合作技能。
        策略1:将预定的团队行为制定为“STEM 课堂小组合作指南”,在第一次课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谨记团队合作所需的行为表现,用作自主评价和修正的准则。
        策略2:将评价指南转化为简单的评价清单。
        策略3: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成功的团队合作技巧上。
        教师巡堂并观察学生的工作,发现小组合作行为良好和不好的团队。教师不需要给出评论,可以悄悄地把代表合作水平的纸牌放在不同小组桌面上置。可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优秀的、良好的、需要改进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团队,教师就需要通过交谈及时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提高某一种具体技能。
(三)衡量学生能否顺利理解和正确运用知识
        评价目的:确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理解需要运用的数学、科学和技术知识,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策略:在课前、课后设置相应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概念、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衡量学生在运用工程设计过程中的进步。
        评价目的:(1)帮助学生形成思考、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2)促使思维更深入、更宽阔;(3)培养并增强批判性项目的设计能力;(4)促进学生更好地评价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解释数据;(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评价指标:(1)学生在选择方案时,能够考虑到限制条件、环境、道德伦理、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并知道在必要时需要权衡利弊;(2)能够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3)学生能理解、讨论工程师将如何形成一个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4)学生能判断问题解决的某一过程处在工程设计的哪一步及活动的下一步将要做什么;(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意识地使用工程设计的系统的思维方式;(6)能够按计划完成工程任务,并根据测评结果不断改进。
(五)评价学生在STEM 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评价目的:(1)激起对STEM 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养成质疑、勇于实践及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3)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4)为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方案中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提供依据。
        策略:(1)将期待学生形成的内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转化为外显的行动指南。例如,如前所述制定合作学习指南,能指导进行有效的团队行动,促使学生形成交流、合作意识。(2)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性评价,帮助学生领悟STEM 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误、改进的过程,养成质疑、勇于实践及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例如工程过程中的测试原型和重新设计环节中的自评、他评和改进过程。(3)加强监控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激起对STEM 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六)衡量不同学生群体在STEM 课程中成就感和参与度
        评价目的:帮助所有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找到归属感和被重视的感觉。
        策略:(1)设定明确的团队合作指南,引导学生的自我监控和修正。(2)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长和任务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3)每一节课设置有难度梯度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为团队做出贡献。(4)引导团队成员间的互评和反馈,促进相互协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