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珍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京兆小学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试行)》的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京兆小学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构建了学校“报最教育”的校本课程,将课程体系共分为了“行为养成、艺术熏陶、实践体验”三大模块,分别对应“知识与品行、艺术能力、拓展实践”,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多元化的平台,深入发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学校;地方文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京兆小学的“报最教育”课程体系就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开发的学校校本课程。
一、京兆小学拥有地方文化资源优势
京兆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从原来地方望族黎氏为培养后代而兴建的黎氏书室发展而来。1906年,经族绅黎廷钰、黎朝书等倡议,将黎氏书室改设为京兆小学堂,其是自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在禺南创办的第三间小学堂,是沙湾的新学之始。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京兆小学堂遂改为京兆小学。如今校园内还保留了大量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古代建筑和文物古迹,进门之处即是一个正面刻着“文学流风”的古牌坊,记载着沙湾祖辈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所在的番禺区沙湾镇,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沙湾文化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省古村落”。
正是因为京兆小学拥有如此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通过让学生学习地方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道德品性,并且由地方传统项目拓展出更多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养性情,让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社会情怀的人,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二、充分发掘地域优势提炼学校核心文化元素
要构建适合学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首先得建立起适合学校的核心文化体系。学校的核心文化体系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也是校本课程立足的根本。京兆小学就是在坚持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在结合时代特色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凝练出独具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体系,科学地定位了“报最教育”的学校办学特色。
“报最”来源于学校正门处的古牌坊背面的“凌江报最”牌匾。这块牌匾是黎氏家族用来表彰家族内官员的政绩的,以向后人昭示先贤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激励他们努力前进。“报最”本为古代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的行为。学校秉承先贤的办学精神,从学校的历史出发,结合时代特色,给其赋予了新时代的诠释,即“做最好的自己”。
三、结合办学理念构建学校校本课程
京兆小学在立足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规划,充分融合沙湾文化和岭南文化,围绕学校的“报最教育”办学特色和“让人人都做最优秀的自己”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与学校办学思想相契合的“报最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
本课程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课程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健康人格、扎实基础、高雅情操、审美能力、强健体魄、合作精神”的新时代传人。学校按照“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思路,将课程体系共分为了“行为养成、艺术熏陶、实践体验”三大模块,分别对应“知识与品行、艺术能力、拓展实践”,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多元化的平台,深入发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行为养成模块
行为养成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扎实基础为目标,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文化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三大项目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是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纪念日和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等历史名人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还有学生的入学、入队,升旗仪式、班队活动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文化社团活动主要是通过“读好书”活动、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较、征文比赛、文化知识讲座和各类学科拓展社团展开,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语言与文学表达能力,奠定学生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以“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为主题,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了解怎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2.艺术熏陶模块
艺术教育模块以培养学生的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艺术兴趣社团、校园艺术节和艺术活动展评这三大项目开展。沙湾是民
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飘色、龙狮等民间艺术长盛不衰,我校在结
合本地艺术资源的基础上,开设了合唱、剪纸、醒狮、书法、绘
画、舞蹈等多个艺术兴趣社团,并将每年的 5 月份定为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月,举办校园文化节,平时则以各类艺术活动展评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而且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在我校文化长廊单独设立了展示栏,用以表彰学子们的成绩,激励他们不断前进。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达到了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启迪学生心志的作用,促进了我校德育的建设。
3.实践体验模块
实践体验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强健体魄和合作精神为目标,通过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三大项目开展。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实施“体育、艺术 2+1 项目”,扎实开展“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和“快乐体育”活动,对于体育特长生加强培养与训练,以组建体育队为目标不断努力着;在科技活动方面,学校着力开展以“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为主体的“五小”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并注重加强开发信息教育资源,开展相关的电脑科技制作活动,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充分利用社区(乡村)内的各类校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工业游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发挥社区 (乡村) 的文化育人功能, 努力创设学校、 家庭、 社区(乡村)三位一体的共同育人格局。
(二)重点发展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的特色项目是校本课程中的亮点,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在“让人人都做最优秀的自己”办学理念和“报最教育”办学特色的引领下,着力打造“剪纸”和“儿童诗”两个特色项目,将岭南文化和沙湾文化渗透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搭建成长平台,并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1.剪纸天地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为了很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2005 年起,学校以沙湾本土资源为题材,确立了剪纸作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在吴星云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校制定了《京兆小学剪纸校本课程纲要》,在 1—6 年级全部开设了剪纸课,从 2005 年起创立了“剪我风采”剪纸社团,该社团连续三年被评为番禺区优秀学生社团,成为了番禺区品牌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2015 年2 月,学校在番禺博物馆成功举办“吉祥京兆”为主题的学生剪纸作品展,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各观展人员的一致好评。
2.童诗世界
童诗是培养儿童人文精神和语言素养的有效媒介,它能充分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使他们体现最佳的人文状态。学校位于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沙湾古镇中心,而且也是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沉淀。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里,孩子们很容易就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和诗意的语言。我们将儿童诗教学引入学校特色,目的就在于通过提升儿童诗的教育功能,在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同时,能为丰富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为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专门的儿童诗教学课,成立了京兆诗社,向全校招收诗社成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活动,如授课、采风、创作等,并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2013 年,学校开通了名为“京兆童诗”的新浪微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也让更多的家长、各界人士了解我们的儿童诗。学校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定期组织学生游古镇,激发学生的灵感, 并邀请到著名的儿童诗人雪野先生来校作指导和开展讲座。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成为广东南方阅读研究院儿童诗歌研究所诗教基地。 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各类比赛中也获得了许多奖项学生作品也多次在市级刊物《现代中小学生报》上发表。
四、京兆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的成效
京兆小学通过利用地方的文化优势,开发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也有效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培养也更加全面,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学校通过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稳步地提升。2014、2015、2017、2018学年获番禺区办学绩效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番禺区特色学校、番禺区中小学生社团文化节品牌社团;获广东省中小学第六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优秀组织奖”、番禺区少先队“红旗大队”、番禺区学校艺术节舞蹈比赛二等奖、2018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锦标赛二等奖等。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加强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英语科组的《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三年级上册unit11Do you have a pencil?听说课案例研究》获得区研学课堂案例专项立项,语文科组的《 “基于后教策略的小学语文阅读生成性教学案例研究”》获得番禺区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并结题;品德科的课题《故事化教学在品德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获广州市品德科小论文成果二等奖。多个科组被评为区优秀科组;陈嘉颖、陈志冬、吴星云三位老师的研学问题获番禺区三等奖;多篇论文获番禺区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注:本论文为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DZCYJ1952)的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试行)[Z].《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试行)》.2001
2.崔允漷 林荣凑 主编.课程故事·校本课程开发[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3.刘姗姗.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建设学校特色课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重庆:,2014.(10)
4.柯政.从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课程改革发展之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