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常红 贾瑞 胡琳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1701
摘要:国家相继出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既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中所蕴含的职业教育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又要牢牢把握住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总方向。契合“三教”改革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三教”改革;“思政”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导性纲领,教育部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民办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开展既要抓住国家政策中所蕴含的职业教育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又要紧紧跟上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总方向,契合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同时把握好思政的工作改革创新。
一、契合“三教”改革加强思政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从2004年开始,党中央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就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系列。以教材为蓝本,而不仅仅囿于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再由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中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价值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是有独立思想和个体生命的人,对于这样一群鲜活的群体而言,教材是书本,亦或是街头人们热议的趣事、亦或是央视的国际新闻,要做到关注和适应教学对象的成长、兴趣和需要,通过对这些各层次各类型“教材”的解读与分析,逐渐形成大学生自身的辨识力与判断力,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获得感与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提高“到课率”、“抬头率”乃至“点赞率”才能落到实处。
二、契合“三教”改革助力思政课程教法创新。
“三教”改革中逻辑原点是教法改革。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通常我们也称其为教法。要落实教材体系向为教学体系转化,达成由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的过程及具体实施,就是依靠教法得以实现。具教法体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教学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并落实。在坚守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显性育人功能基础上进行教改,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增强思政主阵地的育人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将新元素融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打造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思政育人大餐。注重将时政新闻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再度升华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开发的校本课程“特色思政”为例,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设“特色思政”课程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新格局。传统的思政课程作为显性育人课程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思政育人的需求。显性思政课程,尤其是高职高专只在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设置,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不能因思政课程的完结而终结。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完成显性“思政课程”向隐性“课程思政”的转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通识课、专业课教育的同心同向协同发展,充分挖掘各类通识课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既重视思政课堂的“言教”,也要做好课堂外的“身教”,开启高校“互联网+思政”新常态下教法与模式创新征程。
三、契合“三教”改革落实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部2019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为行动指南,努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按照1:350师生比达标。创造条件实现思政教师自身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还包括思政教师思想、素养、能力和态度的自我革新。在新时代思政教师以怎样的思想状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付诸怎样的实际行动,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既是一种理念态度,更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基本的职业操守。
转变过去思政课教师只在课堂上才能与学生见面的现象,真正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的思政育人大环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将第一课堂理论讲授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接轨;将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身份与第二班主任的第二身份结合起来,实现“提早一步介入”“多陪伴一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延长、转换与衔接。把思政课开到军训现场,帮助学生在人生的新征程扣好第一粒扣子。“军训场上的思政第一课”,对于探索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更好实施“三进”,探索如何给大学生在校未来三年打下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思政教师在统一要求、规范内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而动完成规定动作继续发挥能动性,把思政课开到大学生实习的企业去,思政教师与企业师傅携手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还能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取得课堂上不能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政教育课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教师为同学们在军训场、企业车间、公司现场授课,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从学生入学第一时间到毕业离校的最后时刻,都有思政教师的陪伴与引领,力争做到在灌输与启发的辩证统一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情理交融、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传“道”解惑。师之传“道”,是筑牢人生理想坚定信念追求之道,是正确认识世界科学判断事务之道,也是勇于实践敢于作为之道,三者从思想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上共同构成新时代高职教育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的提高,要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性光芒的力量以及思政课教师亲和关爱的人格力量。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深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性思想性资源的应用与供给,为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 . 人民日报,2016-12-11 (01).
[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 求是,2020,(17): 4-16.
[3] 杨国良. 基于成果导向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博弈分析[J]. 职教论坛, 2020(5): 57-6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21年度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2021J1096)的研究成果之一。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姚常红,女,汉族,1970年生于云南昆明,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贾瑞,男,汉族,1985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管理学硕士,项目管理研究生,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胡琳,女,汉族,1986生于云南昆明,经济学学士,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务处科员,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