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   作者:辜运玲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性的文字知识
        辜运玲
        四川省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 618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性的文字知识,要理解这些知识,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本文中,笔者从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大多数人对数学科目存在刻板印象,认为这一科目主要围绕着“数”与“形”展开,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的看法过于片面。在新知识引入、习题训练、应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分析理解数学知识内容、题目含义,从而更好的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分析兴趣
        阅读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分心,导致重要信息被忽略,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趣味十足的阅读氛围,通过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进行专注的阅读,提高其阅读效率。因此,进行阅读情境的构建是十分有必要的[1]。情境创设时,教师必须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班内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比如,在新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学校要给我们班级定做班服,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可以选择,同学们想选择哪一种颜色的班服呢?”在情境作用下,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一问题,纷纷提出意见:“我想选白色的。”“我想选红色的。”这时,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班级里选红、黄、蓝、白四色的人都有多少?”在问题的引导下,同学们对颜色的选择情况进行了统计:“班级里一共有个人选择红色,个人选择黄色,个人选择蓝色,个人选择白色。”“那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颜色的班服呢?”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了题目,纷纷回答到:“应该选择蓝色的班服,因为班级中选择蓝色的人数最多。”
        二、讲解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数学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2]。现阶段,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浪费大量的时间在不相关的内容上,阅读效率极低。同时,一些学生很容易陷入思想误区,错误的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导致解题正确率低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要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分析例题,在分析过程中传授具体的阅读方法,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例题,之后与其进行讨论交流,改掉其错误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比如,在新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供例题:“小月同学现在有个果冻,每个果冻是,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个果冻能够被分为多少份呢?”结合例题内容,教师引导同学们对题目进行分析:“这道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有哪些啊?”同学们纷纷回答:“8个果冻”、“每2个一份”,“根据这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很快找到了答案,在实践过程中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为后面除法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加强反馈教学,提高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尊重,思维很容易受限,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从而提高其逻辑思维分析能力[3]。
        比如,在新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有应用难题如下:“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春游活动,已知一年级共人,二年级共人。一辆大巴车可以坐下人,需要几台大巴车?”同学们对和、之间的关系感到很困惑,胡乱列出了许多算术式:、、等等。在了解了同学们的问题后,教师帮助同学们梳理解题思路:“大巴车的数量是由什么决定的?”“春游学生的数量。”“对,那春游学生的数量要怎么计算呢?”有同学感到疑惑:“老师,那数字是干嘛的?不用计算它么?”“春游的参与者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其他的数字我们不用理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题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列出了正确的算术式:、、、。
        四、课后延伸阅读,培养良好数学阅读习惯
        教师需要重视课后延伸阅读教学。一方面,组织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笔记中记录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内容。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阅读素材,布置课后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课后阅读习惯。
        比如,在新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几百数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组织同学们记录方法,比如跳跃式阅读方法、数形结合式阅读方法等等。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万以内数加减法”手抄报、“万以内数加减法”知识网络图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并布置课后阅读作业:“独立制作几十几百数加减法的知识网络结构。”在作业的驱动下,同学们主动阅读拓展阅读材料,逐渐发现了阅读的趣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渐掌握了阅读整理的方法,很快完成了“几十几百数知识网络架构图”的绘制。
        结束语:综上所述,任课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视程度,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互动教学、质疑教学、拓展教学,为其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料供其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提升其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军宁.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成因分析及策略改进[J].新课程,2020(51):152.
[2]马先菊.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审题技巧[J].新课程,2020(51):188.
[3]彭誉慧.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探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S2):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