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   作者:崔畅
[导读] 随着我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的主旨逐渐从知识教学转变到素质教学

        崔畅
        红河州个旧市个旧中学  云南省661000
        摘要:随着我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的主旨逐渐从知识教学转变到素质教学,进而知识的讲授已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完成。历史承载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其中蕴含着不同的人生哲理、民族特色等,而这些都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旅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历史从远古时期一直记录至今,进而对于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正处于完善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古代历史对其是充满距离感的,是难以理解并且记忆的。就其原因,一是因为初中生的对于历史的学习并没有充足的学习兴趣。二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于历史并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而造成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三是因为历史发生的时代距离太遥远,由此使得学生不能够感同身受,对于并不能对于历史的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基于此,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授课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进行对于历史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历史是指对于人类过去的社会以及活动等,进行客观性、系统性的记录和研究。而在历史中不仅包含了古代王朝的更迭,还记述着近代国家以及共产党建立的艰辛历程,其中不乏有不少民族英雄为了国家、人民,无私的奉献了自身的思想、能力,甚至是最珍贵的生命。这些烈士英雄的家国情怀都值得当今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以及探究。由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秉持着唯物主义价值观积极的引导学生充分的了解并认知我国民族精神,帮助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当代的中国。为了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对于历史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进行对于教学资源的探索以及对于教材内容的深究,进而将不同的教学途径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此引导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历史观,并结合史料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对于国家、历史文化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一、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史料证实
        史料证实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而获得真实可靠的史料,并且能够根据史料将历史的真实发生事件进行再现的态度和方式。历史的叙述、理解以及分析评价等都需要建筑于史料证据的基础之上,由此具有正是意识以及学习运用史料证实历史事件的发展是认识历史的核心素养问题。并且通过史料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学习程度,并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
        例如:在进行“明朝强化君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明会典》中《皇明祖训》的阅读,并提出朱元璋认为前朝灭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废除丞相对于加强君权有何影响或作用?结合材料,废除丞相产生了什么消极的影响?于此,引导学生思考废除丞相达到最高集权的目的,但是由于繁杂的政务等,出现了很多决策上的弊端,由此造成了内阁的产生。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运用,首先要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史料获得有效的信息,以及要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根据史料的分析加强对于历史的理解、分析和认识。
二、运用项目教学,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对于课本的阅读,然后教师进行理论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还会限制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发展和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其中项目极爱呕血的模式,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得到团队协作以及互相交流的锻炼,进而可以行之有效的促使学生家国情怀的提升和培养。
        例如:教师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教学的开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告知学生,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对于课件的创设以及对于教学内容问题的提出和探究,并建立课本知识相关的知识导图。

在学生进行对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于小组成品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的提出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能充分促使学生进行对于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了解。通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项目学习,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联系,进而能可以促使学生能够结合历史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艰辛历程,进而深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家国情怀的提升。
三、拓展教学内容,着重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就是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客观、实事求是的看待并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历史事实有着正确的认知,并且对于历史的解释和情感的认知等需要建立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对于历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如,在贞观年间,黄河发生洪涝灾害,大臣纷纷上奏。其中大臣甲上书说到首先要举办祭天活动,其次要消减灾区的赋税,还要修筑堤坝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大臣乙上书附议可行。然后皇帝将此事交付于大臣丙去实施。由此,让学生探究甲乙丙分别处于什么机构,而任务又是什么部分实施,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作用有何。通过问题的探究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进而能够促使学生回到当时的朝代和情境之中,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构建属于自身的历史叙述。
四、创新作业模式,促使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
        以往的作业模式只是教师通过布置习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对于知识的运用进行对于习题的解答,而后教师对于习题进行讲解。这样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历史价值观,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型的作业模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法的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融合在一起,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采取的政治制度的原因,相似性与不同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讨论其对于当今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于此,能够促使学生从人类历史发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形成对于世界以及中国的认知,进而形成自身的历史价值观。
五、运用历史图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要认知的所有历史事实放置于失控的条件之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并且时间、空间不仅是历史学习的两大基本要素,还是学生基本掌握时空观念的基本要求。为了帮助初中生培养时空观念,教师可以将古代历史地图等充分的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对于知识的充分以及全面性的理解和深究,并培养自身的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在开展《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荒漠上骆驼商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本中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并能因为图片的震撼和运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对于文章内容的探索和学习。其次,教师在进行对于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重点进行地图的展示,并针对不同地点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展示和介绍。由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张骞出使西域对于当时时代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并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张骞的爱国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从中培养学生相关的学习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由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历史文本知识的融合和运用,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的同时,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5个方面。文章需要阐述教育教学中通过哪些创新达成以上5个目标。可以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甚至是课后练习的创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