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菲冰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运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却往往伴随着不少的运算错误,且易于被忽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改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应善于发现运算错误现象,以学生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通过理解相应的算理进行科学地运算,减少运算错误,从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运算错误;算理;运算能力
普遍认为小学数学很简单,无非类似于1+1=2的计算,殊不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各项能力都处于培养阶段,特别是运算能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小学生时常计算错误,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小学数学并不简单。”,计算错误现象时常被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粗心大意,却忽略了科学的分析与探索。所以,分析与解决小学生运算错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的学习道路作铺垫。在运算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成的运算错误现象;其次以学生生成的典型错误现象进行错误分析;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并进行科学有效地运算,继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实例进行阐述。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练习课上,学生对类似的算式 与 等进行运算。学生反馈的运算结果让笔者甚是惊讶,居然有大半的学生都出现错误。为此笔者对学生的演算思路进行了分析研究,寻找错误原因及解决方法,也由此深刻领悟了“不简单”的含义。
一、发现错误
根据同学们的运算反馈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并归纳,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简单的算式运算却出现了大比例的错误,错误的点不同,且具有代表性,各类错误分散到了不同类型的学生中。为了解决类似的错误,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二、分析错误
当大面积的学生出现一些典型错误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统计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切忌避实就虚。下面是从表1统计的学生中挑选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板演及分析。
对上述的板演进行观察并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分析过程,便于深刻理解错误,并做分析小结。
3.分析小结
(1)第一小题的第三位同学是正确的,他先算个位5+9=14,发现14>10,则向十位进1后再算十位的4+1=5,所以结果是54。而另外两位同学明显是错误的,第一位同学时5+9=14,他把十位上的1弄丢了。第二位同学在个位上不应该大于9。
(2)第二小题的第二位同学是正确的,个位5-9不够减,向十位上的4借1即:15-9=6,则十位上的4被借走了1就变成了3,所以结果是36。第一位同学的十位被借走了1却没有减。
通过上述的板演及师生互动,详细分析并做了小结。针对该错误,教师应当让学生深刻理解运算的算理,而并非死记硬背做题目,方能提高运算能力。
三、理解算理
根据板演分析这一环节,笔者深刻体会到运算并不好教,若没有将教学方法把握好,学生就容易只记得步骤,却没理解其中的算理,就容易产生运算错误。所以,应该使得学生理解相应的算理,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下面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上述两个例题的算理。(1)( ),正确做法应该先算个位,5+9=14,而14里面有1个十和4个1,所以14的1要加到十位上。(2)( ),正确做法是先算个位,5-9不够减,应该向十位的4借1,4里面的4个十少了1个就剩下3个十,所以十位上是3。
经过算理的探究,同学们认真体会了数位知识在这方面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运算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于对算理的探究,而并非套题、做题、模仿题目,方能提高运算能力。
通过对学生生成的典型的运算错误分析与解决后,教师应当考虑到自身教学过程中是否把算理讲透,是否只是侧重于对算法的告知。同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累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渗透算理,让学生明白运算学习重在理解而并非局限于模仿练习、机械算题。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为生长点,只有懂得问题分析与解决,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运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貌似简单却并不简单。所以,教师应注重运算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好运算基础,提高运算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算理的讲解,使学生理清法明。课外时间,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做练习,并进行批改、错误统计以及教学反思。善于发现典型的错误,以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通过课堂互动解决,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最后,再一次以算理的角度引导同学们正确地去理解运算,提高运算能力,为学好小学数学做铺垫。
参考文献:
[1]李伟锦.《小学数学并不简单》[J].数学月刊小学版 2013.7-8.
[2]孙兴华、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处理学生计算错误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年10月,第25卷第5期: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