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   作者:赵晓霞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偏“逻辑性与体系性”的一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

        赵晓霞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偏“逻辑性与体系性”的一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缜密的逻辑性。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执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学主体予以实践,小学数学课堂也更加倾向于有效性的构建。通过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主题,研究分析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具体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价值性,对于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敏锐度、提高数学兴趣、认识数学价值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及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启有效性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一、根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通常持续在10-20分钟之内,这就意味着如果老师没有结合学生的生理规律而盲目开展数学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内容失去耐心及兴致,从而在数学课堂中无法与老师良性互动,不利于有效性教学课堂的构建。在此背景下,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理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及特点,创设有效性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为老师总体教学环节而服务,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学习内容。
        与此同时,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只有当老师设定清晰的教学目的时,才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升;第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代发展相互结合。每一个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指导实践,进而提升生活水平,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代发展热点相互结合,与时俱进;第三,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价值[1]。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依照教学资源,通过课本知识与教学资源的融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室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立体图形,但是这些立体图形通过拆解可以变成各个平面图形的构建。在这一背景下,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拆解教室的构成,如教室可以看做6个长方形构成的立体图形。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拆解更多的平面图形,如等腰梯形可以看作2个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结合,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一部分的面积,进而获得整体图形的面积。


二、根据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及元素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而数学知识更具抽象化。这就是说,如果数学老师将略显抽象性的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主体,就很容易让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也很难真正消化数学知识,最终恶性循环,没有建立起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面对这一发展难题,数学老师就要通过多媒体资源的介入,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直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主体,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2]。
        多媒体资源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声音化、影像化、图像化,能够帮助学生以立体直观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调动学习激情,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数学老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通过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及手段。在学习《图形的运用》这一单元时,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但是有些学生的平面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掌握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要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清楚认知。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借助PPT教学课件,让学生对于轴对称以及中心对称教学知识予以分辨,明白两类对称图形的差异,提高教学效率。
三、根据个体差异,分层设定教学目标与任务
        每个学生因为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因素的影响,对于教学内容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面对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数学老师不能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这就意味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程中有所收获[3]。
        在此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及认可,让学生不断树立学科自信,为后续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节内容时,老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设定目标不一的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设定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如让学生掌握数据分类整理的依据及要求,通过基础的数据统计图看出各个数据组之间的数量关系等,而发展性目标就是针对数学成绩暂时靠前的同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任务,如通过数据图直观找出“中位数”,根据数据占比知道某一事件的发生概率等。通过这种层次不一的教学目标,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进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向着更高水平的知识探索迈进,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老师要始终将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最高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升级、教学内容的丰富内化、教学环境的创新改进,不断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实用性,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洪雪贤.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家长,2021(18):67-68.
[2]张宝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1-06-07(B07).
[3]陈华年.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6):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