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   作者:李素波
[导读] 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对当下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标准
        李素波
        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张戈庄小学 266700 山东平度
        摘要: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对当下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标准,需要确保小学美术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以外,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之时,需要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与教学举措,强化手工教学的内在地位,以此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头脑协调发展之下,强化综合素养的基本升华。本文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创新之下,多元化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全面发展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培养
        素质教育在当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凸显重要性,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使得小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体制之下,需要格外关注小学生动手能力与个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分析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凸显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价值。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与优化,离不开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调动,也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小学生构建一个生动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情景,确保学生学习注意力得到吸引,并深入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认为和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水平。
        例如在进行“动物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动物的图片或者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小学生往往对这些内容十分喜爱,一下子就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结合图片或者动画片内容在头脑中加深印象,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画。通过采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眼界,还可激发学生对于某一种动物的具体思考,加深学生对绘画动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然后通过自己的绘画将头脑中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二、开展多样化动手活动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好动心,所以对于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言,并不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研究,只需要通过分析小学生兴趣爱好特点,设计具有主题教学意义的动手活动,便能够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升小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进行“有趣的瓶盖”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瓶盖,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并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然后由全体同学评出一个最美丽的瓶盖,并给予这位学生相应的奖励,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瓶盖绘画出来。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观察细微事物的耐心,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后绘画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开设手工制作课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下,小学美术教师常常只会按照教材给予的基本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结构和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始终处于理论性学习过程中,造成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手工制作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凸显教学创新的标志所在,通过手工制作课程的实施,进一步锻炼了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教师正确引导之下,开展自主实践,并运用多媒体、视频、微课等形式,辅助手工制作课程,让手工制作课程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以此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调动小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让学生自己来制作陶艺品,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捏一个小动物,比赛看看哪个学生捏的最好。通过手工制作课的开展,使小学生自愿参加到小学美术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利于实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更高阶段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丰富课外生活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往主要以课堂为主,很少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限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过程中,懂得如何带领学生体验课外世界,并在课外活动中设计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习注意力得到吸引,并感受到世界美妙,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想象开展创造。
        比如,在“画画叶子”教学中,可以不使用多媒体展示,而是带着孩子走出课堂,让孩子自己去找多种多样的叶子,树的叶子,草的叶子,花的叶子,只要可以找到都可以,然后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比较不同植物的不同叶子,让孩子感受到真实叶子的形态、纹路、结构、颜色,提高审美能力。回到课堂之后,可以让学生看着自己采集的叶子来画叶子,并能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并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情感。
        总之,小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的正确引导,感知到美术课程学习的乐趣所在,以此愿意投身到美术动手创造之中,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小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1]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04):57-60.
        [2]林万丽.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