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口译笔记的难点浅析口译初学者的笔记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   作者:曹新宇
[导读] 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重要方式

        曹新宇
        安徽外国语学院 东方语言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0
        摘要: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求译员能够在发言人讲话时准确记录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快速、准确、流畅地翻译出来。因为大脑的记忆能力有限,所以译员在翻译时需要借助笔记辅助记忆。但是,如果笔记使用不当反而会分散精力,本末倒置。因此,探索口译笔记的难点,寻找适合口译初学者的笔记训练方法对于想要从事口译工作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译笔记;交替传译;笔记问题;训练方法
        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活动在中国举行,口译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口译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难点,那就是口译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在讲者持续较长时间的演讲时,译员仅凭借自身的记忆力很难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口译笔记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笔记会让译者在信息提取时节省很多精力分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初学阶段,初学者经常听到什么记录什么,顾此失彼,而最后译出时却只能“忘纸兴叹”,无法串联起所记录的笔记内容。这样的口译笔记反而束缚了译员的思维,到头来成了“事倍功半”。
        一、口译笔记的特点和重要性
        何为“口译笔记”?刘敏华(2008)将其定义为:通过纸张空间的有效利用,以非特定的语言记号为能充分表达译语提供视觉可能性的一种方式。王燕(2014)从认知角度将口译笔记理解为:口译笔记是一种基于源语逻辑关系的创造性编码工具,每一次口译笔记的产生,都是编码-解码-再造的过程,是译者对语言资源的一个管理过程。总而言之,口译笔记是口译过程中的重要辅助环节。
        口译笔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辅助性,大脑的记忆能力有限,在交替传译时译员无法把全部的内容记下来,这时候笔记就成了重要的辅助手段,延伸了大脑的记忆能力。即时性,笔记的目的在于帮助译员回忆起讲话者刚刚讲完的内容,激发短时记忆,没有必要长期保存。个性化,每个译员的记忆能力不同,熟悉的记录符号、简写方式不同,所以笔记都有各自的特点。简短性,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不可能逐字逐句记录,必须简单明了。
        口译笔记在口译现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笔记可以补充译者的短时记忆,减轻译员的记忆负担。一般的口译现场都比较严肃,译员都是在高度精神压力下工作,而且译员也无法确定说话者要发言多久才会让译员进行翻译,多数情况下说话者的时长都会超过译员的记忆限度。在这种情况下,适度的笔记可以帮助译员迅速回忆起内容,避免信息的遗漏,保证译文的完整度、准确性。其次,笔记可以帮助译员整理逻辑,调整语序。有的发言者说话重复且逻辑混乱,需要边听边整理,这个时候就需要笔记来整理整个发言的逻辑性。
        二、口译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 笔记记录内容冗余
    笔记是交替传译的辅助工具,优质笔记可以帮助唤起译员的记忆,但是书写笔记也会占据译员的精力,尤其是口译初学者还没有很好地平衡脑力记忆与笔头记录,容易忽视听而把重点放在记录上,导致记录内容冗余,输出时反而造成阻碍。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做好关键词记录,笔记中需要记录的是可以唤起记忆的关键词,这样可以节约记笔记的精力,分配更多精力用于听取信息。
    2 笔记逻辑结构模糊
        逻辑层次包括全文的逻辑层次与句子内部的逻辑层次。如果笔记条理清晰,在翻译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全文的方向和大意。此外,每个句子的内部层次分明,有助于很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和信息,能够帮助译者更快地回忆原文。如果笔记逻辑层次不分,全文都混杂在一起,那就很难区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翻译的时候不仅不能给予很好的帮助,反而带来一定的阻碍。


    3 笔记信息遗漏错记
    笔记有效性不足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于错记、漏记,导致译语信息缺失,不够准确。归纳总结后发现,出现错记漏记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听记时精力分配失衡;笔记时舍弃信息过多。很多译语出现错记漏记主要是因为在听记时精力分配失衡,过分依赖于记笔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很多重要的内容没来得及记录。另外,笔记的重要原则是保留主要信息和部分次要信息用于提示记忆。但是如果舍弃过多,则会导致信息缺失,很难唤起记忆,最后导致译语出现问题。
    4 实际应用笔记符号的困难
        译员在听的过程中做笔记,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译员对原语的注意力。而符号可以避免译员耗费过多精力在笔记上,充分发挥笔记的辅助作用,提高笔记效率。但在实际应用时,译员如果没有熟练使用符号记录反而会浪费精力,甚至在读笔记的环节回忆不起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三、如何针对难题制定训练方法
    1 优化笔记逻辑性
    好的翻译必然是逻辑合理、语言自然的。译员的短时记忆能力有限,需要依靠笔记的帮助。如果笔记逻辑结构不清晰,译员在输出阶段就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辨认笔记逻辑,从而影响笔记的有效性。因此,优化笔记的逻辑结构,有助于提高笔记的有效性。
    逻辑不止包括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每句话中的主次修饰等也是需要记录的。同时,译员可以活用线圈符号箭头等来标记逻辑关系。例如,“但是”可以用“B”表示,“因为…所以”可以用“∵ ∴”,“和…一样”可以用“=”表示。活用线圈箭头等标注简易逻辑,可以减少辨识笔记和组织语言的障碍,提高笔记的有效性,改善译语质量。
    2 构建个性化笔记符号体系
    每个译员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笔记体系,适合个人而不一定是通用的。上文提及,笔记问题之一在于记录内容冗余,原因除了没有很好的平衡脑力记忆和笔记记录的关系外,缩写、符号使用较少,汉字等使用过多而导致费时费力等也是影响译语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笔记符号,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符号体系可以提高笔记的有效性。
    3 平衡脑力记忆与笔记记录
        口译要求多方面精力的综合分配,笔记也会耗费译员的精力。只有平衡好听记的精力分配,才能提高笔记的有效性。透彻的理解才是做好口译的前提,因此应该脑记为主,笔记为辅。很多学生在做笔记时,忽略了理解和听的重要性,一味地记,反而导致翻译时张口结舌,不知道讲话者说了什么,也看不懂自己的笔记。这时笔记不仅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阻碍了理解和记忆。
        四、结论
        口译笔记在口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质笔记可以帮助译员迅速回忆起讲话者的发言内容,提高译语产出质量。但是出现笔记记录冗余、逻辑模糊、错记漏记等问题的笔记反而会对译员的口译造成阻碍。因此,译员在实际训练时,应该优化笔记的逻辑性,构建个性化的笔记体系,注重平衡脑力记忆与笔头记录。
参考文献:
[1] 刘丽. 浅析英汉口译“三要素”—以听辨、口译笔记和口译表达为例[J].英语广场, 2016(4):33-34.
[2] 李进荣. 国内外口译笔记研究的现状、瓶颈与前瞻(1976—2016) [J].海外英语, 2017:101-104.
[3] 王梦婷. 交替传译中的口译笔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8):103-104.
[4] 张志新.口译学员交传笔记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9):81-85.
[5] 朱喻. 认知负荷模型下交替传译的笔记困难和应对策略—以郎咸平清华大学演讲模拟口译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6] 高彬. 英汉交替传译笔记中的语言选择发展规律-基于口译学习者的横向研究[J].中国翻译, 2019(1):83-90.
[7] 王燕. 郦莉. 口译过程中的自反式知识生成模式-以口译笔记为例[J].中国翻译, 2014(2):27-31.
项目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19B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