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莎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爱情与婚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无论是东方西方,这个话题永不过时。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等因素,造成了各个国家爱情观与婚姻观存在着极大的区别。同为世界历史文明古国的古印度和古埃及,其恋爱婚姻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本文从古印度史诗和古埃及古籍传说中描绘的婚恋关系为切入点,来观察这两个国家历史上的爱情婚姻状况,以分析古印度和古埃及婚恋背后的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古印度 古埃及 婚恋观 社会文化特征
一、超越时代的古印度婚恋观
婚姻是人生大事,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对于印度教徒来说,婚姻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结合,古印度人相信婚姻是命运的安排,不仅是在夫妻之间,而且也是在两个家庭之间建立起关系[1]。《吠陀》是古代印度最早的文献资料,它既是宗教经典,又是史料总汇、文学大系,被称为“圣书”。在吠陀文献中说,出于维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行为端庄和得当的需要,从而演变出了婚姻制度。自那时以来,这一制度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在这本书中,对爱情婚姻的描写构成了史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印度传统中独特的爱情观和婚姻观[2]。对《罗摩衍那》中罗摩和悉多的爱情故事,我国学界习惯上有一种主要看法,说爱情故事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是罗摩遵奉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伦理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就是坚持初步的男女平等,就是坚持人道主义,就是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体现。
二、匪夷所思的古埃及婚恋观
作为曾经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神话中的冥王奥西里斯神和伊西斯是兄妹关系的夫妻。这是古埃及婚恋习俗的一个重要写照,古埃及近亲结婚的习俗也可以追溯至此。再例如鼎鼎大名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她遵循古埃及的传统——和自己的弟弟结婚共同统治埃及[3]。在开罗博物馆里,有图坦卡蒙和他的妻子安荷森纳蒙的画像,他们正是的亲姐弟。这种婚俗和古埃及的王位继承制度有关。想当法老,最重要的不是成为前任法老的儿子,而是要迎娶前任法老的公主,娶公主者当法老。然而王位总还是儿子继承比较放心,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传统,每一代法老都要娶自己的亲姐妹。
与现代埃及相比,古代埃及各种辉煌灿烂,让人叹为观止。然而现代埃及的进步至少体现在摈弃近亲结婚上。近亲结婚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会出现生物层面的问题。为了王权继承,图坦卡蒙死后,他的姐姐安荷森纳蒙又嫁给她的外公阿伊,她母亲的亲生父亲,老怀弥慰地娶了自己的外孙女。更加无法想象的事是:拉美西斯二世娶了他三个亲生女儿[4]。就这点而言,现代埃及绝对比古时候强百倍。现代的埃及人不能近亲结婚,比之古埃及没有伦理观的情况,还真是时代的进步。
三、古印度与古埃及婚恋观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一)一夫一妻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明确描述了古印度“一夫一妻”的婚恋观。而根据古埃及文献资料,也可以推测出古埃及的基本婚姻模式是“一夫一妻制”,例如冥王奥西里斯和伊西斯、“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等。
(二)婚恋对象的选择
在古印度,因为其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选择婚恋对象是“种姓至上”,与同种姓人通婚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印度社会,基本都是包办婚姻形式。古埃及妇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大都倾向于同一社会阶层的男子,甚至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因为这种对象的选择双方不仅有着共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习惯,还可以积累财富并垄断行业。
(三)结婚的彩礼。
印度婚恋关系中有一点非常独特,作为印度的女性,似乎在任何方面都要处处受限,彩礼和举办婚礼的费用一般要由女方家庭来提供,女方能提供多少嫁妆就决定女方家庭的地位,因为嫁妆高昂,许多印度父母迁怒于女孩,导致其在家庭地位上十分低下。
古埃及新娘的父亲也会赠予女儿一些财产,如家具、纺织品等等,但是婚约的订立是男方主动发起的,类似于中国的婚嫁传统,由男方主动到女方家里上门提亲。在婚姻过程中,丈夫不但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还要将所得的财产全权交由自己的妻子掌管。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古埃及是一个女权国家,也由此可知,妻子所处的地位是十分高的。
结语:古印度和古埃及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形成于5、6千年前,其文明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古印度古埃及古籍传说中描述的婚恋观的研究分析,可以得知古代印度和埃及都遵循一夫一妻制;婚恋的对象大部分在同阶层中选择;独特之处一是印度的彩礼是女方向男方提供,造成女方家庭的负担和女性地位的低下,二是古埃及妇女有和自己近亲结婚的特殊习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埃及在父权制的影响下,父亲不仅起着大家长的角色, 还起着维护出嫁女儿利益的角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埃及的女性们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近亲结婚的现象十分的普遍。
参考文献:
[1]代艳.《罗摩衍那》中哈努曼与《西游记》中孙悟空人物性格对比[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9(3):28-31
[2]4多布旦,仁欠卓玛.环喜马拉雅史诗比较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J].西藏大学学报,2018,33(4):79-83
[3]李红云,孙嘉琪.基于古埃及教谕文献的家庭观教育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6):72-75
[4] 孔令燕/潘宁[译]. 克里斯蒂安贾克[著].《古埃及女性:从生命女神伊西斯到末代女法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1、
作者简介:马丽莎(1996-)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硕士研究生,专业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