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利钦
安龙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推进新时代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导性工作。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体现在: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类型单一;高层次特殊教育师资匮乏;融合教育教师培养缺位。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建议包括: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途径;创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有效途径;加大特殊教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力度,提高师资培养层次与质量;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整体提高普通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养模式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现了党和国家办好特殊教育的决心。办好特殊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新时代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还指出,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魄、保障每一个人成长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激发群众健身热情,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
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主要以定向型、非定向型、混合型为主。“定向”培养模式又称“专门化”培养模式,其特点则是重实践而轻理论,所培养出的师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明显理论性不足;非定向培养模式的特点是理论基础较为丰富,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混合型”培养模式,是指:“在普通教育师资培育的基础上,补充特殊教育的知识、技能和分门别类的特殊教育能力。”有学者指出:“此模式既注重了普通教育的知识、能力,又重视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方向更明确,培养更具针对性、专业化,体现出一种大特殊教育的观念,它将成为今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主流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通过“定向型”师范培养模式输送了大量的特殊教育师资。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高等特殊师范教育的兴起,改变特殊师范教育办学层次偏低的现状,由“定向”培养模式向“非定向”的培养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1998年泉州师范通过合并的方式从专科学校变为师范学院,类似的还有2002年南京特殊师范学校升格成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特殊师范教育的办学层次。由此带来的则是“定向型”培养模式逐渐被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所代替。到目前为止,“非定向”培养模式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主流形式,这也意味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不断朝着高学历的方向发展。在追求高学历的师资培养、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如何有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实现由特殊教育师范生到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转变,则是我国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所要思考的重点。正如前文提到的,混合型的培养模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从而解决特殊教育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目前,我国也对混合型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主要形式有本科的“2+2或3+1”机制、硕士的“4+2或4+3”机制,以及专业化的职后培训等。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非定向”的培养模式向混合型的培养模式转变依然存在种种困难,但这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需要一段长期发展的过程。混合型的培养模式尚未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主流。另外,我国特殊教育专家对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否分类产生一定争论。
其中,支持分类培养的学者认为我国目前培养模式下的特殊教育教师学习的理论知识虽然涉及范围广,但是不精,即注重知识的横向积累而忽视知识的纵向发展,这样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而通过分类培养,可以使教师深入学习某一类别特殊儿童的相关理论,即注重知识的纵向发展;同样,分类培养所带来的弊端则是一旦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不符,不但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对于未来的市场就业也造成极大限制,以手语翻译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所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同样为“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但是所学方向仅仅为手语翻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耳蜗植入技术的不断成熟,聋教育领域的研究俨然已经从传统的聋教育向康教结合的方向发展。手语翻译专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市场需求量的变化都制约这一专业的就业和发展。这也正是反对分类培养的专家和学者所担忧的。从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的现状来看,主要以综合性、不分类为主,一方面,这有助于扩大特殊教育教师的市场就业;另一方面,这也更加符合我国特殊教育师资本科培养的目标和任务。有学者指出:“至于更为专门的人才,如: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和语言治疗师、听力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等,他们的培养则主要依靠接受更高学历的专门化课程。”
二、新时代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反思与建议
(一)创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特殊教育教师因工作场所、教育对象、任教学科的不同,其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区别。2012年,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则进一步明确了“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师范院校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
(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发展
我国特殊教育的师资经历了从零散的、非系统的培养到形成系统的、正规化的培养体系的历史变迁,从注重扩大特殊教育师资的数量向提高其质量方向转变。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越发受到特殊教育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则是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方向。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理论。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道德,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上是构成教师专业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化”是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重要标志,是维护自己职业存在合理性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残奥、特奥和聋奥运动的特点、规律以及相关竞赛组织原理及方法的研究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手段方法、训练和竞赛以及课余锻炼、相关竞赛活动的组织,围绕残奥、特奥和聋奥的特点和规律展开研究,研究搭建从选材到运动训练完整的特殊教育学校竞赛体系及特殊运动的竞赛组织原理和办法,将其传授给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组织管理能力。
结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特殊教育质量起关键影响作用。新时代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面临数量、结构与质量等多重挑战。应当立足国情,进一步增设特殊教育专业、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途径,有效补充特殊教育教师数量,创新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提高师资培养层次与质量,全面提升普通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优质师资。
参考文献
[1]王辉,顾培玉.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6(5).
[2]李江.西藏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D].咸阳:西藏民族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