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歌比较阅读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   作者:段开江
[导读] 如果说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瑰丽灿烂的星空
        段开江
        四川省中江教师进修学校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如果说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瑰丽灿烂的星空,那么,并称李杜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毫无疑问是星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风格与思想内容不同,各自的追随者亦不同。
        关键词:李杜  诗歌   比较  阅读
        李杜诗歌高下,历来就有许多争执,归结起来大致有如下四种评价:
        第一,认为李杜难分轩轻。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
丈长。”
        第二,认为李杜两人各有所长。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
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又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
不能作。”
        第三,认为李白诗歌远高于杜甫。比如徐积:“乃知公式真英
物,万叠秋山青耸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鸦。”
        第四,以为杜甫诗歌长胜于李白。比如元種:“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律,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李尚不能厉其藩翰,况堂奥乎!”此外王安石亦云:“李白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杜甫,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笔者以为,第三与第四种评价,虽能各自找到实例自圆其说,
但已落入第二种所言。而第一与第二种表面看来立场仿佛相同,却有着“比”与“不比”的前提区别,前者是作比较后确实感到不相上下。要试图为诗词建立一套客观的评断标准,甚至比尽悉李杜两人“一二妙处”更难。所以,笔者为了避免失之于主观的评析,本文就从诗歌鉴赏的两大角度即思想性与艺术性来试对李杜诗歌作个相对客观的简略比较。
一、思想性
中国历代的文人对文学作品思想性的评价方法,大抵分为三种,各自对李杜作品思想性的认识如下:
第一,受“文以载道”影响,认为文章应该反映社会、表现人生,
而李白正缺乏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二,肯定李白豪侠任气的浪漫情怀;
第三,力辩李白除了出世超脱的思想之外,并非无社会苍生之念,是因遭小人排挤,不得已借花月抒其情怀。
        仔细检阅李杜诗作,读者不难发现两人的作品在各种思想及情怀歌咏的类别上只是数量比重有所不同。至少在思想的多样性上是等齐的;李杜经历极其相似:少时都敏而好学,饱读诗书。青壮年时都游历各地。可谓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积累了成才的知识和见识。都差不多四十多岁开始做官,同样又因不擅官场权术,不会圆滑处世被逐,再过漂泊生活。然而,两人在基本性格上的差异,促成两人对“不得志”采取的态度截然不同。
        先说李白,从李白的性格与经历中不难看出,李白是个有魅力
的人,但是却不是个容易相处的人,甚至可能是个令人厌恶的人。先是希望自己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政治成就上取得自己的生存价值,但他又恃才放纵,在京城为官三年,不仅傲慢无礼讥刺权贵,而且戏弄权倾一时的高力士。更指责唐王朝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杜甫诗歌中有不少对李白的表白,可谓情真意切。其实李白,很少提到杜甫,偶尔奚落两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明显连杜甫的才华都看不上。受如此讥讽,杜甫居然还对李白念念不忘,更加衬托出李白的刻薄。李白对现实失望之后,又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再期“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向往能超脱于人世。但超脱人世,对于始终心恋尘世的李白却做不到,因此,他辗转于两种渴望中求得自己的生命价值感,造成一种无奈又无力的心路历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乍读李白,任谁都会被他天马行空的豪情所震撼,但是在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与人生经历后,李白偏激负气的形象就可能让人产生反感,于是便有人据此怀疑李白诗歌的境界
有的是肤浅的怀疑,有的则是故作高深的伪装。
        再论杜甫,和李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不
同,杜甫是完全入世的。对于杜甫的性格,历来主要称赞其“忠君
爱国,忧民患时”。杜甫的性格和其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有人甚至说“杜诗代表了唐代儒学的最高成就”,实际上杜甫虽然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但不过是一个穷酸文人的呻吟和臆想,在杜甫生活安定时所创作的很多诗歌都没有这种力度,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相比,杜甫不过是一个在逆境中才能看到时弊的人。杜甫的儒家思想主要反映在他重视门第阶级以及对功名的进取上,其中尤以后者最明显。
二、艺术性
        杜诗是有章法的,是可学的;而李诗则是羚羊挂角,是不可学
的。杜甫的诗越嚼越有味道,你可以近距离地观赏它,体会每一个字的用心良苦,学习他的篇章布局和立意角度。而王国维先生说过“太白纯以气象胜”,李白的诗,诗意是最重要的,感受到了诗意,甚至诗歌本身你都可以忘却。从做人的角度来说,李白几乎是单纯的
其实不过是幼稚。他渴望建功立业,但是他在诗中所自诩的上天入地的本事只不过是他的幻想而已。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否定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天才的诗人。李白的诗纯出天然,谈笑间皆是诗意,既能明白如话,又能余音绕梁。反观杜甫的作品,虽然诗歌整体上的意象相当的混融,但是并不是像李白那样“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诗歌的外表总是有一种工整美、形式美,显示出费尽心思精雕细刻的痕迹。
        杜甫落难,只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白也落难,但
是我们很难在诗中找到那些表现出生活困窘的句子,反而显得生活宽裕:“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
进酒》);而杜甫则是大写特写国难和家难,生活中常常是:“饥饿动
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塑造了一个愁眉不展的落魄老头的形象。但有两点我们应该注意:第一,诗歌的艺术价值绝不是仅仅在于赏心悦目,诗歌的震撼力同样表现在诗歌的悲剧力量上;第二,和李白一样,杜甫也不是一个风格狭窄的诗人,他也有清新明丽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也有至大至刚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诗句的艺术价值绝不低于他那些代表其作品主要风格的沉郁顿挫之作。
        综上所述,评断李杜高下的几种不同观点,就李杜作品思想性
及艺术性来看,读者确实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人各领风骚亦并驾齐驱的诗名。两人在诗作上面的成就并不因为有所比较而稍减其光芒,反而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两人的生命与灵魂。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让历来的文人各有所爱,但李白与杜甫,毋庸置疑是永远闪耀在中国诗坛的两颗巨星。笔者在此做一个比较,望能对教师教学二者的诗篇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①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②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