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   作者:王蓁
[导读] 对于现代化高职院校而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责任
        王蓁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410100
        摘要:对于现代化高职院校而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责任,因此高校在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将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作为具体目标。高校教师在对传媒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掌握传媒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而且还要对传媒行业专业人才的具有的发展需求充分了解,这样才能确保采取的培养措施具有较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对应用型传媒人才采取的有效培养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我国传媒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文化自信;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途径;高校

        高校在对应用型传媒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采取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措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而且还要将传统培养模式具有的思维约束彻底打破,对传媒专业各项改革措施进行创造性推进,确保产业技术革命能够与哲学社会科学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化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传媒人才,使其具有较高的文化自信。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摸索出一套以“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专业能力——全面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地域自信——全面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地域自信”为核心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该教学体系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的传媒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一、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专业能力
(一)以应用型师资队伍为核心,建立人才队伍平台
        高校应该加强对“部校共建”这一有利条件的充分利用,对媒体行业优秀骨干记者进行积极聘用,使其以院校导师或者教授的身份对传媒专业学生进行培训。还可以将传媒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邀请到学校中,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训课程的讲解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定期开展与传媒教育有关的核心课程教学或科技学术活动,派遣校内优秀教师参与到主流媒体挂职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传媒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从而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应用型课程为核心,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平台
        高校应该结合传媒专业具体教学目标对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加强对应用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对相关技能进行灵活应用,确保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积极优化与改革,将具有较高意境性、意会性、体验性的知识内容不断增加到具体培养过程中,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得到有效结合[1]。
(三)以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为核心,建立教师工作平台
        高校应该结合传媒专业的特点,开设融媒体工作室、新闻大数据工作室、数字出版设计工作室、播音工作室、主持工作室、影视拍摄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等具有较高专项化和专业化的工作室。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工作室相关工作的开展方式应该以项目化为主,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练习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性科研能力能够在具体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2]。
(四)以服务学生专业发展为核心,建立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使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高校应该结合传媒专业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采取多样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校内建立以“一室、一站、一刊、一报、一中心”模式为主的实践教学平台。

其中,“一室”主要指的是纪录片工作室;“一站”主指的是大学生记者站;“一刊”主要指的是高校内部文化期刊;“一报”主要指的是高校内部传媒院报;“一中心”主要指的是传媒中心。高校应用传媒公司与新闻媒体进行积极引进,能够使高规格零距离培养传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3]。
(五)以实习实训基地为核心,建立节目生产平台
        高校应该加强与当地省广电总台、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广播电视台、主流日报社和网络媒、读者集团等传播媒介的积极合作与深度交流,派遣优秀的师生团队积极参与到上述传媒机构的节目生产和制作流程中,确保能够高质量完成这些传媒机构下达的各类节目生产任务,甚至可以与这些传媒机构共同合作,拍摄院线的电影。这样,能够使高校传媒专业师生具有的媒体制作水平和视频节目制作视频得到有效提升。高校还应在校园内部开设与上述媒体机构有关的部门,使产业与教学得到有效对接和进一步深化,使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拉近,以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对传媒人才进行培养[4]。
(六)以校园文化为核心,建立文化育人平台
        高校应该结合传媒专业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传媒专业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相关活动作为载体,结合具体主题举办辩论赛、主持人大赛、影视作品制作大赛、演讲比赛等各项活动,从多元化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5]。
二、全面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文化自觉
        高校应该采取多元化措施对传媒专业教师与学生具有的文化自觉性进行全面激发,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熟悉和了解,从而具备能够对传统文化相关本质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全面传承的意识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建设能够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将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展示的影视作品制作平台;第二,加大建设以挖掘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平台[6]。
三、全面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地域自信
        而教师和学生具有的这一地域自信主要是在对传媒工作后知后觉的热爱和认同过程中所诞生的。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力度,引导教师和学生对自身具有的地域性进行积极建立,使教师和学生对传媒行业建设发展主动提供服务的责任心和热情得到全面激发。这样传媒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就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本质和内涵产生必要认知,并且通过积极建立能够充分扩展学生和教师视野的活动平台,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建立积极的文化自信。
结束语:
        在高校对传媒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想要使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积极提高,而且还要不要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媒行业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思想,从而为学生建立强大文化自信提供帮助。通过对新型教育体系的积极建立和不断完善,不仅能够是使“育人先育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还能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军,马丽.基于文化自信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2]李军,马丽.基于文化自信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5(006):104-107.
[3]孙铭,王侯浴阳.基于文化自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v.1;No.12(12):125-126.
[4]陶迎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1):6-8.
[5]邱叶.文化自信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No.532No.533(Z4):100-104.
[6]肖亚康.新时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及招生改革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