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生
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363000
摘要:中年级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巧,可以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但中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认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学习多位数乘除运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宽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抽象思维方面存在着短板,在学习自然数、质数、合数等抽象的数学概念中,计算多位数乘除法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化、掌握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中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进行创新,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数形结合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想要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对数形结合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和导入。也就是说,需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最开始的运用当中,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有些陌生,所以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如果缺乏清晰、有条理的解题思路,势必会导致其解题方面的困难。因此,授课教师应要着力提升学生在数形结合方法上的运用意识,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引导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注重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且,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当中的主要学科,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能力。比如说在《认识图形》这节课当中,学生需要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区别和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去观察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二、紧密联系生活,树立逻辑思维能力
生活化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因此,营造生活化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都会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强迫学生可以全神贯注的去听教师讲课,但是很多学生都只是做出了听课的假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不难发现这种沟通的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更喜欢更有亲和力的教师,喜欢更加轻松的学习课堂。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其次,教师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最后,教师需要使用生活化语言,把枯燥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认识方向》这节课,前、后、左、右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如果把东、南、西、北放到一起让学生来进行判断,那么对于他们来说难度稍微有点大。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生活当中的实例为学生举例,比如说早上太阳从哪边升起,哪边就是东方;还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辨别另外几个方向。
三、以问引学,开发思维
训练学生的思维时,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他们手里,要让他们获得参与感,引导他们从直接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的开发他们的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化,还会进入到“死胡同”,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的恰时引导,通过提示或者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关键点,使他们豁然开朗。比如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可以自己在纸上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在日常当中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有几条线,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
四、以情激趣,驱动思维
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第一步便是激活他们的探究兴趣,要让他们好奇、敢问,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思考中发现新知识、新问题,进而全身心地进入到良好的探索状态中。因此教学中从这个层面入手,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致,有效地驱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大脑运转起来,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深度探究、大胆质疑。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算理及法则,用情境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大家都有购物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请大家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然后引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或减法的问题,自主列出算式并独立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理,从而概括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算理和计算法则。整个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新知的印象。
五、以用启智,创新思维
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要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打基础,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抽象而来的,最终也要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因此在教学中用实践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会多向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发现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灵动。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由于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来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如超市商品的价格标签、出租车的计程表、数学书后面的价格等,让学生观察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些案例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保持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应用各种方式来探索解决办法,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数学思维训练,也增强了他们应用数学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固定法。教学中多为学生安排实践型的数学作业,能够提升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懂得活学活用。
总之,训练中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逻辑分析、抽象思考、创新应用等几个角度入手,灵活地应用情境、提问、实践等多种策略,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受到不同的启发,使他们的思维灵动起来,激活他们自主分析和创新的意识,提供给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和空间,真正地提高他们的思维阶层,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11):105-106.
[2]陈高清.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场——试议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000(038):55-56.
[3]常伟.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J].新智慧,2021(0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