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汪冬梅
[导读] 新时期国家为推进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频频颁布相关政策,

        汪冬梅
        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摘 要]:新时期国家为推进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频频颁布相关政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了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各方面条件,高等学校师范认证工作的开展为师范生培养规格给予了条件。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才培养需引入成果导向理念,围绕“产出导向”,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落实以学生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规格。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认证
        
        201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和2017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分别将幼儿园教师职业要求及职前培养要求落实明确。《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理念为指导,围绕“德、识、能”三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办法》中则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等为基本理念,这便意味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需以《办法》的基本理念为准绳,以《标准》内容为培养人才的规格,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为主的课程体系,以此获得专业的长足发展。
        一、树立以“德”为核心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理念是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职业基础条件,专业理念不同,对待工作的态度便不同,职业能力及素养形成的便有差异。作为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必需牢牢把握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及学习观。《标准》中首先强调的便是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因为师德是幼儿园教师职业不可忽略的红线,也是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职业规范,为此,幼儿园教师更应具备良好品质与德行的人承担,更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围绕《标准》中的师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基本要求,以培养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良好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学前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二、建构以“全面、专业”为主线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既需掌握丰富多样的学科知识,也需形成扎实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完成幼儿园教师职业条件的主要内容。根据《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本着“围绕培养目标,全面基础知识,能力有所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全面落实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方面、幼儿园教师人文学科方面知识,突出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班级管理、人际交往等专业能力。
        (一)扩大通识课程种类,全面落实人文素养
        幼儿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任专业教育者,需拥有广泛的学科知识与素养,可增设自然科学、艺术类课程,侧重培养学科文化素养。丰富与师范认证标准吻合的教育类专业有关联的课程,如增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基础课程;同时,有条件情况下可开设跨学科、融合课程及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有关系的课程。扩大学生多学科知识范畴。
        (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突出核心知识
        专业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侧重于培养师范生核心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充分改革课程授予方式。


        1.优化专业理论课程
        为了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与教育能力,促使学生树立科学保育观、教育观,需开全、开足专业核心课程;依托现代化资源和手段,改革《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方式;参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课程结构,完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儿童社区与家庭教育》课程;加强建设《幼儿观察与评价》、《学前儿童科学研究方法》《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等教育研究类课程;同时,充分利用校、院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水平;调整活动设计类课程重复性内容,提高理论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充分结合;整合艺术类课程内容,进一步调整与一线幼儿园艺术教育特点符合的课程类型与授课内容。
        2.丰富专业选修课程
        在专业理论课优化的基础上,拓展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增加早期教育方向、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方向、婴幼儿保健方向、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等,可满足学生对职业的不同需求,也使得专业培养的能力与素养更具有竞争力。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深入开展课程内容、课程讲授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优化“嵌入式”课程教学,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课程,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拓展实践课程,提升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是要走入幼儿教育一线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可缺少。《标准》中提及的专业能力便有7个,在所有的要求中占了将近一半,足可见专业能力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中是重中之重,而实践课程恰恰是其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
        首先增加实践类课程学时学分,让学生四年内均有课程来获得对一线幼儿教育机构的工作了解和锻炼的机会;其次,丰富实践课程类型,根据《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进一步增加多种类型的实践课程,除原有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毕业设计课程外,又增加了专业综合实训、教育研习、微格实训及社会实践课程,保证学生面对一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科研、环境布置、管理等活动,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机会;最后,系统安排教育实践课程,根据师范生培养的要求及教育的规律系统编排实践类课程,做到专业理论课于实践课程不脱节,要将实践能力的培养统一于各个环节,让学习、锻炼不走过场,让学生爱教、能教、会教,缩短职业适应期。
        (四)改革素质拓展课程,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标准》的要求,围绕幼儿园教师师德即专业理念为核心,开展素质拓展课程。从大一入学通过《新生研讨课》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大二通过教育见习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特点,大三通过教育实习把握幼儿园教师工作性质及内容,大四通过专业综合课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等课程全面渗透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要求,保证学生职业理念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最大可能地满足在校期间作为一名优秀幼儿园教师的素养打造。另外,根据《标准》中对专业理念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围绕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塑造、专业综合能力形成建设实训中心——“学前教育师资实训中心”。加强与一线教育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建设产学研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以此达到资源交流、资源共享,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条件。
        结束语
        不管是《标准》内容彰显的是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规范性,还是《办法》表明的对师范教育培养变革的决心,都体现了对师范教育培养核心的强调。地方院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上更需要与专业标准衔接,与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出发点,促进专业课程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冯晓艳,姜朝晖.基于OBE 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以商丘工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27(39):16-18.
[2]段飞艳.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10):71-74.
[3]赵宜君.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97-101.
汪冬梅(1981-),女,汉族,黑龙江克山人,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滨州学院,256600。
课题基金项目:2018年度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构项目”(项目编号:BYJYZD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