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王玉梅
[导读] 高校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教书育人的过程

        王玉梅
        江苏警官学院    210012
摘要:
        高校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近年来,高级知识分子有才无德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所学知识并没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反而对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本文将根据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将其融入高校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数学 课程思政
引言
        部分高校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将数学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关系割裂开来,认为数学与思修毫无关系。事实上,高校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到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除了教学生数学概念外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更加重视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防范外国分裂势力的入侵,而高校就是思政课程的一个教育高地,因此,面对这种形势,高校数学教师必须思考如何顺势而为,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思政内容,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一、什么是“课程思政”
        要想顺利推动思政教育和数学课程的融合,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思政课程”的含义,对相关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含义。教育部印发的相关纲要指出,要以“课程思政”为主要线索推动高校课程的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类具体学科的有机结合,发挥思政课程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那什么是“课程思政”呢?“课程思政”并不是指某一个单独的学科,而是一种课程设置上的观念,具有普适性,重点关注课程的结构,可以推广并运用到各个学科。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几门思政课上,而应渗透到各个专业的必修课以及选修课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数学的必要性
        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念和思想,但想法并不像成年人一样成熟,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行为容易被短期的情绪左右,这就使得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境外分裂势力的影响,做出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因此,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必须重视思政课程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三、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策略
(一)转变高校数学传统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要想利用课程思政对高校数学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破旧立新,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教学目的,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接受政治思想的熏陶。目前,高校的数学课程主要是针对专业需要设置的,注重专业理论和技巧性内容,尤其是像数学一样的基础类学科,缺乏对教育引导类内容的设置,很少涉及到思政领域。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只注重专业内容,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做”。因此,为了转变这种教学风气,教师应当首先做出改变,转变观念,认识到高校教师不仅应当“授业”,还要“传道”,提高学生在政治方面的认识,优化课程安排,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挖掘学科内容与思政课程的契合点,在日常教学中纳入更多的思政课内容,赋予基础类学科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初入大学的学生还没有经过高校的系统性训练,而高中并不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导致学生思想深度不够,只重视数学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对于为什么学习数学等更深层次的理论方面的学习不够深入,没有体会到基础学科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数学领域施展抱负。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经过无数前辈的努力,具备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涵,许多学科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可以说数学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习数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可以系统地锻炼数学思维,增强思考时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从而找到学习其他具体学科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各个领域延伸出了许多数学分析模型,对于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先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利用数学分析方法量化,才可以科学高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就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再套入设置好的模型,最终得出有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的建议,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从繁琐的信息收集工作转移到创造性工作上来,更大程度上开发劳动力,同时降低简单工作的人力成本,避免出现主观性错误,提高决策结果的准确性。
(三)在教学内容上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实现协同育人
        为了实现思政内容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将思政内容灵活地融入课堂,或是作为课程的引入,抑或是作为课程的升华,都可以让学生在领会数学魅力的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中不乏有伟大的数学家产生。因此,可以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政内容融入到高校数学课程中。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数学家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众所周知的《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为世界数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尤其是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我国的数学家刘徽早在公元三世纪就开始了对于圆周率π的研究,并提出用割圆术将运算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这反映了我国当时数学的发展状况,同时使得中国古代在圆周率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直到现在,我们在解释圆周率时仍然会提到这一研究方法。之后,又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继续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将圆周率的数值推进到了小数点后第三位和第六位,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研究水平。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教师优良品行感染学生
        言语上的教导只能给带来浅层的刺激,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难以对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一个人积极向上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人,产生较好的示范效应。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时,应当做到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高校教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导人,更是为人处世方面的引路人,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负有德育义务。所以,高校教师应当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用更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在授课过程中展现自己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
        综上所述,每个具体学科都不能离开思政教育,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数学学科也是这样,研究数学的人必须清楚“为什么学”“为谁而学”,只有弄清楚这些原则性问题才能让自己的研究道路走得更远。因此,高校数学教师必须清楚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在学术上给予指导,更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融合,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亚男.从数学文化视角探讨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J].西部学刊,2019(2):97-99.
[2]洪宇.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J].高教学刊,2018(21):182-184.
作者:王玉梅
性别:女
出生年月日:1979年8月24日
籍贯(省市):山东省济宁市
民族:汉
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
现职称: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