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秋
河北省 隆化县职教中心 068150
摘要:“三全育人”顾名思义,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针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不仅要求中职教师队伍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高效统一,持续挖掘学科知识富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还要求学校重视“三全育人”理念的反思、指引作用,综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脚踏实地的顺应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在真实状态下构建课程思政模式,从而为国家培育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模式;教学资源
前言:
中职学校强调“三全育人”理念,稳步发挥学校在课程思政模式构建过程中的主阵地作用,可以促使中职各专业与思政教育元素实效融合,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做好基奠工作。为此,结合现今中职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及中职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关注学生除专业知识学习外的品行修养、健全人格、精神品质等细化培养,能科学促使学生学习品质与价值观念协同发展,在“三全育人”理念实践下,构建融合共筑的课程思政模式。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模式现状
(一)教师队伍理念守旧,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思政教育是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是培养时代优质新人的核心路径。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学校全体教职人员都应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格局而努力,以此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行而行,合理体现“立德育人”。但是,细观现今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成效不难发现,长时间以来的教师队伍都将思政教育单独看待,很少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对待。在通常情况下,普遍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的教学职责[1]。因而,导致“三全育人”理念落实不到位。即使有少部分教师具备课程思政理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也会因为自身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而导致课程思政模式构建“及表不及里”。
(二)过分重视显性教育,而轻视隐性教育
传统模式下的中职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一般都是通过专业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制定教学任务而实现,即方向明确、目的清晰的显性教育。而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下,让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政教育,则属于素质教育理念推行下的隐性教育。要想使中职学校在现今的新课改形势下,以及人才培养标准变化下,科学完成课程思政模式构建,就必须由教师队伍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以此做好“融合共筑”课程思政模式构建落地。但是,一直以来的中职教育教学都是相对侧重显性教育,只以保证基本思政课程课时为基准,无法持续实施“立德育人”目标,对隐性教育资源利用明显不足,发展至今亦是如此,直接局限了课程思政模式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合理构建。
(三)思政内容存在脱节现象,课程融合死板生硬
“课程思政”较之于“思政课程”,是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新颖的教学综合,毕竟,传统的思政教学内容是无法直接加入在其他专业课程之中的。即,首先,专业不同,那么教师需要结合应用的思政内容也必然不同,教师要想深一步做好专业课知识教学,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就需要贴近不同专业的不同背景,灵活融合。其次,部分专业课程过于枯燥,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其结合时,要么过于生硬,要么机械拼接,造成学生的知识学习“难上加难”[2]。最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流行形式,无法真正意义上体现“三全育人”目标。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模式构建路径分析
(一)确立“融合共筑”的课程思政基本模式
中职学校根据前期的教学创新实践,不断修正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模型,从而逐步确立“融合共筑”的课程思政基本模式。首先需要厘清“融合共筑”的模式内涵,而后再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模式落地。即,一方面与新兴媒介实现“共筑”,启发、引导、促进思考。向学生抛出思考的“饵”,促使学生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知识模式构建[3]。例如,专业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在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问题之中,以启迪为目的,给学生布置探究作业题,推动学生边学边思。一方面与同伴、团队落实“共筑”,合作、互助、共同进步。此处的同伴与团队都是指以学生为主的小组分组及小组评价,是让学生在同龄人竞争、暗示下,集合集体智慧合作探讨能引发思考的思政问题,以此无形完成思政渗透。
(二)探索“融合共筑”的课程思政模式变式课型
探索“融合共筑”的课程思政模式变式课型,一方面是探索以表达应用为主的思政变式课型,让学生自主自发的借助前置学习单,在小组学习环境中开展思政融合。一方面是探索以“思政问题”为核心的思政变式课型,旨在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从需学习专业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4]。再一方面是探索以实证为根本的思政变式课型,主要着眼学生的实践意识挖掘,以及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思政问题,教师则作为辅助者、点拨者,助力学生在细化开展的探索、观察、实证中,科学完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应用能力,在不断的外延拓展中逐层提高思政领悟。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实践策略
(一)亮点示范,经验反思
为了确保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顺利、稳健,并避免单个教师的“单枪匹马”实践,学校以校本研训对课程思政模式构建进行完善,可以带动教师队伍实地践行、实事求是,为“融合共筑”的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打好基奠[5]。即,学校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设置一系列思政专题的课改座谈会、主题论坛会,以及课堂调研、经验分享等,引导专业教师从根源上认识到构建良性课程思政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切实了解新课改下的班级教育管理情况,从全局性视角掌握课程思政模式构建进度与构建效果,及时发现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中的不足问题、课改问题,找到精确工作亮点,从而加以提炼共享,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实实在在的参与到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二)由点及面,研究创新
“由点及面”简而言之,就是针对中职学校的不同专业教师,成立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先期研究团队。而后由个体到整体,由整体哺个体的开展一系列课程思政探索实践,有效创新研修方式,保证专业教师作为构建课程思政模式的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引导者,将专业知识讲授与专业课题研究、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等全方位结合,坚持“求知”与“育人”的相互统一,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时代新人,自己也成为有担当、有追求、有责任的模范教师,有效拓展思政教育载体,营造良好、和谐的“三全育人”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中职教育环境中,中职学校要想基于“三全育人”视域,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模式,在设计中职教学目标时,就需要注意传统“思政课程”与新时期“课程思政”的实效结合。以拓宽课程思政教育载体为基本,全方位强化“课程思政”模式构建需求。而后多角度完善教学机制,促使专业教师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的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以此保证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模式构建顺利进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质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进。
参考文献:
[1]骆永华,雷静萍.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29):44-47.
[2]石晓飞,田立国,李猛,孙佳. 中职学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方法探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4}(12):127-128.
[3]刘连英,穆银艳,郑君慧.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6):123-128.
[4]张颖. 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的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26):34-35.
[5]江兴龙. 浅谈中职学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系列改革[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2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