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的复合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卢志兰
[导读]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

        卢志兰
        福建省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文本精读与群文阅读的双线并进,课内到课外有效延伸的复合式阅读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品味,让阅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   群文   整本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不断探索的课题。纵观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们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但却收效甚微,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缓慢,不尽人意。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的阅读素养得于更好地提升呢?构建文本精读与群文阅读的双线并进,课内到课外有效延伸的复合式阅读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一、构建从“单篇”到“一群”的拓展式阅读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对世界的认知都在不断提高,这对阅读的深度、广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作为重要的阅读教学载体,符合当下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相适应。因此,精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的文本,让学生习得精读的方法。但是,如果仅仅依据教材的编排一个一个文本精读,学生所得知识难免碎片化,也就很难帮助他们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以及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精读之外,需要找准契机,通过群文阅读来对文本加以整合、补充和完善。
        1.依据生情,适时拓展群文
        阅读是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对话过程,由于小学生知识不够厚实,对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在阅读中会发表出不同于教材,有别于同学的观点,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适时拓展群文,及时地进行引导。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文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廉颇或蔺相如。此时一位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却爆出冷门说:“我喜欢秦王,喜欢他这样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他是一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很显然,这位学生对秦王的认识有别于教材,与历史产生了偏离,秦王所表现出来的专横、贪婪、不择手段与持之以恒无关。为了不让生本对话偏差太远,教师不是马上进行纠正,而是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再阅读《秦始皇传》中的相关章节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秦王。喜欢秦王的那位学生通过再次阅读,知道自己对秦王的认识是不正确的,秦王其实是个狡猾、贪婪的家伙,他依仗秦国的强大,为了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假意说要拿出十五座城池与赵国交换……”教师这种尊重学生独特表达,巧妙进行引导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真知的良好品质。
        2.依据文本,补充拓展群文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本,往往都是从作者一生或文本主题中舀的一瓢“水”开始的,这瓢“水”虽然很好,但难免以偏概全,这种时候,就需要群文阅读来补充和完善。如: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用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副老北京的民俗画卷,使学生领略了老北京节日习俗的特色。但中国地大物博,民俗民风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对不同区域的春节和风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拓展阅读《除夕》《年的味道和声音》《饺子》等其他名家有关春节习俗的文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习俗特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补充阅读《端午的鸭蛋》《花灯》《乡戏》等其他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习俗有更全面的认识。


        3.依据策略,整合拓展群文
        策略单元教学,是集中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块。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渗透策略教学,要提高对策略获得与运用的重视。教材中一个单元的课文有限,教师可以整合补充群文,提高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如: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策略是“有目的地阅读”,为使学生更好地巩固运用本项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整合补充系列群文《竹蜻蜓》《抽陀螺》《童年游戏》等,通过问题的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实现阅读的目标。当然,阅读策略的运用不能止步于本单元,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适合的文本渗透策略教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二、构建从“课内”到“课外”的延展式阅读教学模式
        广泛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法宝,统编语文教材正在扎扎实实地推进整本书阅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创新教育理念,严格基于新课标要求,立足于学情,在指导学生学好课文和拓展群文的基础上,有效结合课内外进行延展阅读。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见识,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提升。
        1.紧密挂钩,搭建阅读桥梁
        教材中的课文是很好的药引,很多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时趁热打铁,适时推荐,学生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学生向往萧红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又感叹祖父逝世后这份无拘无束的随风而逝,为了解其中的缘由,推荐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学生自然欣然接受。再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这一组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四篇课文分别选自四大名著,教学时,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课中链接名著中的某些章节,课后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运用习得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进行阅读,名著的再阅读,再拓展,既巩固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的,又丰厚了学生对古典名著的认识与理解。
        2.师生共读,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教师如果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将大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日安排10分钟,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进行经典吟诵、演讲,通过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经典诵读活动拓展更宽的道路。
        3.开展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为了呈现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现阅读的收获。每个月开展一次主题阅读交流活动,活动可以是经典鉴赏、诵读指导、知识竞答、主题阅读交流会、课外读物阅读推荐会,通过交流、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书香班级的氛围。
        4.建立评价,促进阅读成效
        评价是促进学生更好阅读的一个有效方法,教师的评价要中肯,富有激励性,对于学优生来说,中肯、激励的评价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就会是雪中送炭。对于学优生,在评价中可以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对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
        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达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通过反复的实践,寻找出一条有效之路,持之以恒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3).
        [2]龙祖胜,梁莉.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现状及改进策略---基于对依次问卷调查的分析[J].语文建设,2018(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