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
鄂州职业大学
摘要: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协同育人的重要空间载体,兼具学校管理单元以及学生学习生活共同体的双重角色与功能。本文从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文化浸润、自我管理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 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格局。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管理;党建引领;思政教育
一、引言
为了更好地围绕大学生开展对应的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并由此主张创建对应的大学生“一站式”学生社区,引导学生在这一社区中更好的开展相关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学习,全面引导学生形成更强的专业技能、正确的人生观和政治倾向【1】。
二、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是各级部门协同分工没有形成合力。高职学生社区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不及时和不完善的问题,,当工作过程遇到各种问题时,部门与部门之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现象。二是学生社区管理目标和原则不够清晰。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普遍对高职学生社区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对高职学生社区管理的目标与原则这些纲领性的理论从观念上不重视,模糊,不能提升到一定高度来认识并实践。三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生在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显不足。
三、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阵地建设
1、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学生办事大厅
“一站式服务中心”学生办事大厅具备十大功能:即学业咨询指导类功能、就业创业服务类功能、生活服务类功能、文化服务类功能、健康服务类功能、后勤服务类功能、教务服务类功能、勤助贷险服务类功能、安保服务类功能、综合服务类功能。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至学生社区,在社区设立“学生综合服务厅”,引入学院、机关入驻开展服务,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提供给学生更加便捷有效的公共服务。
2、 在学生社区建设上采取学园模式
即在园区范围内建设“七个一”,即 1 个健身房、1 个文化艺术室、1 个宣传彩屏、1 个师生交流吧、1 个宣泄室、1个党团活动室、1个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宿舍范围内建设“四个一”,即 1 个党员之家、1 个谈心讨论室、1 个自习室、一个自助洗衣房,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需要,在社区全方位配齐完善宿舍软硬件设施,实现丰富多彩的社区功能。
(二)队伍建设
1、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实现多方力量和资源的整合。
一方面,做实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党委———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章学习小组———寝室”工作链条,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党章学习小组,实现全员覆盖目标。另一方面,建立多维联动机制,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社区———院系、社区———部处、社区———宿管的有效联动机制,确保各主体之间信息互通有无、资源互补共享、管理无缝连接。动员和组织专业院系教授、青年教师、心理咨询师、思政课教师等力量入园开展交流活动等【2】。
2、充分发挥朋辈引领作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创建混合式学习型社区。
一是打破按专业、年级划分的固有住宿组织模式,开展领航学长与新生结对帮扶项目,让成绩优异的朋辈小导师与有需要的学生结对帮扶、互帮互助。
二是通过开辟社区自习室、广场学习论坛等,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拓展“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广度。
(三)文化浸润
1、搭建文体活动平台,营造浓郁文化育人环境。
学生社区要广泛开展科技、体育、艺术等精彩文娱活动,使社区呈现出健身、健脑和谐的新景观,也到处洋溢着“爱读书、勤实践”的新气象;通过创建社区文化节等品牌活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通过创建社区家园网站,公众号、抖音号,开展网络文化引导,发挥网络在文化环境塑造中的优势;同时,加强社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用健康向上、情趣高尚、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占领社区宣传阵地,发挥先进文化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2、坚持以文化人,营造文化浸润氛围。
以党建文化塑造人,建设“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国防教育”等主题化党员之家,举办“在鲜红的党旗下”主题教育活动,社区辅导员聚合党员寝室力量,以点带面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开设“学生社区微党课”,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鼓励党支部讲“三会一课”向学生社区延伸,定期开展党章学习、组织生活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勇担青春使命。
以榜样文化引领人,通过设立优秀人物展、文化墙等形式,布局无声胜有声的“让墙面说话”主题文化长廊和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十佳大学生”、“长江学子”、“十佳最美寝室长”等身边榜样人物、先进事迹,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人育身边人,传播正能量。建设“学院文化长廊”,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构建各学院风格化、多样化的多主题育人长廊,着重融合学院党建和思政育人元素,彰显学院特色文化,在对学生的“沉浸式”教育过程中,增进思政文化育人实效。
以制度文化管理人,出台园区功能房使用公约,制定育人空间使用管理规范。在学生社区辅导员的指导下,共同制定“社区楼栋公约”,为学生社区文明建设建章立制。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强化学生健康生活理念教育。
(四)自我管理
1、搭建自我服务平台,调动社区学生主体力量。
一是通过校园勤工岗位公开招聘,选拔党员、社区志愿者以及有专业特长等优秀学生组建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共同策划社区内外景环境设计以及各项日常管理服务。 二是设立社区信访接待日,由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负责社区信访工作,及时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后勤及学校相关部门反馈社区管理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所想所盼所需,做好安抚工作,筑起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骨干的作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鼓励学生以自主管理委员会为平台,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日常管理,并通过推动预备党员“一二三四”社区成长计划,即开展一次党员微宣讲、参加两次专题理论学习、结对帮扶三位身边学生、完成四个小时志愿服务,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师生携手促进社区建设,并且“一二三四”社区成长计划也是对党员预备期评价的重要内容【3】。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需在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践行“一线规则”,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 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压到学生中间,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六方面工作才能形成社区文化品牌,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培养人才的园地、管理服务学生的基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阵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韩宪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准确把握“三大规律”的内涵与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
[2]邱杰.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原则及对策研究 [J]. 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 ,2007(09):22-23.
[3]郑节霞,王闽,陈乃车.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瓶颈和模式创新[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